緣起

蓄積社會創新的能量

「創造力」是人力素質的指標,舉凡施政方針、科技發展、藝術創作、產業經營、教學設計…等,都需要創新的能力來有效提昇效率,並被視為國力的基礎。2002年教育部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東元』遂以推動「創造力教育」為己任,開啟了『東元』在全省各地推廣創造力教育的新頁。並以中央大學教授洪蘭提出:「大腦就像繁忙的網路,網路連接的有效性決定了我們的智慧,所以要有創造力,就必須要有四通八達且密切連接的神經網路,眼睛看到的光波及耳朵聽到的聲波等進入大腦之後會全部轉換成電波,電波能引發其他的神經迴路活化,並激發連接到其他的神經迴路,神經迴路越密的人,點子就越多,創造力也越強。從神經學的研究上,經驗可以影響神經的連接,神經連接的密度與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創造力有關,而經驗的取得需藉自身經歷、學習或閱讀內化前人的經驗而來。」的創造力教育學理基礎,做為本基金會近十年來在全省各地推展創造力教育的依據。

為偏鄉培養優質創意教師

為提昇國內中、小學教師的創意教學能力,基金會在2005年起每年在全省十個縣市,針對中、小學教師辦理兩至三天的「教學創意體驗工作坊」,含前兩年的試辦場次,涵蓋19個縣市,共辦理75場,受益教師達萬名以上(14,683人)。培養創造力需從小扎根,小學教師是否具備創意教學觀念和懂得創意教學的方法及技巧,便是台灣邁向創造力社會的關鍵。教師們在工作坊中,透過學理及實作,實際體驗大腦與學習的密切關係,豐富教師各領域知識,拓展教學與學習視野,活動成效普獲教師肯定。

為偏鄉培養優質創意教師

為提昇國內中、小學教師的創意教學能力,基金會在2005年起每年在全省十個縣市,針對中、小學教師辦理兩至三天的「教學創意體驗工作坊」,含前兩年的試辦場次,涵蓋19個縣市,共辦理75場,受益教師達萬名以上(14,683人)。培養創造力需從小扎根,小學教師是否具備創意教學觀念和懂得創意教學的方法及技巧,便是台灣邁向創造力社會的關鍵。教師們在工作坊中,透過學理及實作,實際體驗大腦與學習的密切關係,豐富教師各領域知識,拓展教學與學習視野,活動成效普獲教師肯定。



偏鄉縣市優先提供

自2005年本工作坊開辦以來,我們大部分都以偏遠縣市的教師為主要授課對象,均獲得熱烈的迴響。今年度預計七至八月期間在雲林、台東、屏東、嘉義、花蓮等五個縣市執行,共計畫辦理五場。

目的

  • 推廣創造力教育的學理、大腦與學習的科學觀點等具有科學基礎及可以提升創造力的相關教學知識。
  • 以豐富多元之創意教學示範,增進教師創意教學職能,提昇教師教學創意,並達到提昇教學成效及學生創造力之目的。
  • 以國內外校園創意之經營經驗,啟發國內校園創新經營管理之思維及行動。
  • 拓展教學人力資源,帶動團隊創意產出,為創意教學提供方法技術及交流 的平台。
  • 透過創意教學的課程,培育創意人文兼備的師資,透過這些師資培育下一代,啟動有機的「創造力教育」。
  • 透過師資的學習成長,讓建構「科文共裕」的社會發展願景,得以實現。

2013課程特色

大腦科學專書導讀

  • (一)導讀書目:
    1.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
    2.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引導孩子的內在天賦
    3.快思慢想
  • (二)導讀老師:洪蘭 教授
  • (三)導讀目的:
    1.幫助教師掌握最新的大腦科學新知
    2.幫助教師知道自己的大腦如何控制著自己的身體與行為
    3.幫助教師依據相關學理設計有效的教學

人文家庭的親子對話

  • (一)一位母親放手讓女兒追求夢想的”實例”分享
  • (二)學習主動且積極地發掘孩子的天賦與長才
  • (三)學習面對各世代的特質,對應的技術與方法

提供「閱讀理解」的有效作為

  • (一)協助教師精確的掌握閱讀所可以產生的最大的學習效益
  • (二)提供教師「閱讀理解」的國際經驗與視野
  • (三)為教師提供可立即轉化運用之教材與教學方法

新世代的教育剖析

  • (一)淺談人口老化對未來教育帶來的衝擊
  • (二)利用台灣現有的教育資源,改善未來教育方式
  • (三)教育面臨高齡化的影響與預防措施
  • (四)如何引導與教育3C世界的孩子

教育的國際觀

  • (一)由國際事務工作者,探討國際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 (二)由國際事務工作者,探討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國際觀

2013課程特色

  •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 協辦單位: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
  • 計畫主持:洪 蘭 教授

福建省同安縣人,1969年台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清華、交大、陽明、中大) 講座教授。
洪教授研究、講學之餘,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曾翻譯近四十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台灣各縣市城鄉及離島近千所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 計畫時間:計劃時間:2013年7月4日-8月23日
  • 參加名額:每場200-300名,計5場,預計1,200人
  • 參加對象:雲林、台東、屏東、嘉義、花蓮等五縣市國中、小及幼教教職。
  • 課程架構:兩天研習,計13小時
    (一)大腦專書導讀
    (二)創意大師經驗分享
    (三)科學、數學、紙藝、遊戲示範教學
    (四)人文生態&藝術欣賞
    (五)親子對話
    (六)國際工作者教育視野
    (七)國內外近年來廣受歡迎的教學模式及學習活動
  • 報名方式:(一)教師逕上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二)社會大眾上http://www.tecofound.org.tw/web/activities_17.php報名
    (三)洽詢專線:(02)2542-2338*13 劉舜永

課程安排

  • 時間:07/04-05(四-五)
  • 地點:僑真國小 演藝廳
  • 對象:雲林縣國、中小及幼教教師
  • 名額:200人

  • 時間:07/10-11(三-四)
  • 地點:台東大學 國際會議廳
  • 對象:台東縣國、中小及幼教教師
  • 名額:200人

  • 時間:07/18-19(四-五)
  • 地點: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國際會議廳
  • 對象:屏東縣國、中小及幼教教師
  • 名額:200人

  • 時間:08/15-16(四-五)
  • 地點:人力發展所創新學院 大禮堂
  • 對象:嘉義縣市國、中小及幼教教師
  • 名額:200人

  • 時間:08/22-23(四-五)
  • 地點:宜昌國小
  • 對象:花蓮縣國、中小及幼教教師
  • 名額:200人

課程介紹

大腦與學習專書導讀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洪 蘭 所長

透過對大腦各種學習機制的了解,及對腦科學的正確認 識,協助教師及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並以科學實證協助教職認識創造力培養的學習機制,同時認識學童的各種行為、反應與腦精神健康的關係。藉以理解兒童的各種行為與問題,增進教學的信心,並開創或建立有效學習的教學模式。

(一) 《快思慢想》

康納曼探討人有兩個系統在主宰著我們的思考與決策, 系統一為直覺思考,系統二為深思思考,書中利用各種不同的例子探討著許多影響人做決策的因素,由譯者洪 蘭教授藉著導讀來深入了解,掌握「快思」與「慢想」的成功法則。

(二)《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

當大腦受影響,人格就會跟著改變,大腦指揮著行為,而行為也改變著大腦,本書藉由戴維森的研究,告訴我們,你的心智控制著你的腦,你的腦又主宰著你的身,若你能在情緒的六大向度上,保持著最佳的狀態,那麼身體自然也就以最佳的狀態來支持大腦的自我控制,譯者洪 蘭教授藉著導讀幫助教師,了解自己的大腦是如何控制著我們的身體,進而知道如何可以為自己帶來最好的成果。

(三)《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引導孩子的內在天賦》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絕大多數父母的心聲,但並不是每一位家長、與老師都能妥善地達到教育孩子的責任,Ackerly, Rick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提供適當環境建立孩子的性格、好奇心與創造力,而不再只是一昧地追求課業成績;“教育”一詞,不再只是教導如何讀書或者如何解決一個數學算式,它也代表著建立性格、誠信,學習面對挫折與承擔責任,和發展想像力與主動性。由洪 蘭教授藉著導讀幫助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適當地發揮教育者的責任,充分開發每一位孩子天份。

大腦與學習三部曲  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 郭乃文 教授

(一) 《認知:自動更新的大腦》
提供教師重要的大腦知識性課程,包括大腦之學習特質和能力發展之簡單且重要之原則。

(二) 《情緒:老師老書老輸》
從大腦科學之角度探討教師角色之存在價值與意義,包括師長的情緒特質、生涯發展以及師生互動之正向因應。

(三) 《行為:多元智慧的開展》
從大腦科學之角度探討現今教育角色之各種可能性,並提供十項教學創新實務行動作為分享實例。

綜合領域的創意人文教學

(一) 往事只能回味-談古早台灣鄉下的生活風景  黃大魚兒童劇團 黃春明 老師
童年‧龍眼的季節
由國際知名的文學創意大師,以其多采多姿的「童年‧生活」,分享其對「創意」、「人文」、「土地」的熱愛與執著,並與教師一起省思及探索培養創意豐富的孩子之教育原則。大師開講將為教師在「啟發創意及提升創造力」的教育工作上,提供另類的思考與感動。

(二)大師開講與親子對話-愛與自然之舞  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 林秀偉老師、當代傳奇劇場 吳采璘老師
「大自然之舞」-每一個人都是大自然的舞者,隨著風輕盈的呼吸,隨著花綻放心靈的芬芳,隨著鼓聲應和著心跳節奏,發現身體的密碼,和生命隨著愛而感到的喜悅與勇氣。林秀偉和美麗年輕的女舞者吳采璘,將舞蹈之美,音樂的動人做最多采多 姿和互動式的肢體教學設計。

(三) 人文家庭的親子對話  薛伯輝基金會 蔡瑛珠 執行長、中東肚皮舞 鍾逸竹 老師
資料增補中。

(四) 我來,是為教出賈伯斯  薛伯輝基金會 蔡瑛珠 執行長
資料增補中。

(五) 一個舞者的埃及日記-中東舞蹈與文化  鍾逸竹 老師
2011年4月,就在埃及革命,總統下台的1個半月後,我出發去了埃及,從計畫中的短期進修..........一住就是一年。經歷了埃及的春、夏、秋、冬,廣場的群眾抗議、路邊的坦克和偶爾的槍響,花了很多錢學埃及女人扭屁股之後,才發現.......原來黑紗底下的中東女性比男人還像個男人,在男尊女卑的中東文化中,男人比小孩還像小孩;他們的樂天讓人實在很難相信,許多人每天只靠著低於2塊美金在渡日。保守的文化,對異性的渴望;宗教之下,男女之間 ,愛或不愛........一切用舞蹈訴說。

(六) 從人口變遷看台灣的教育發展  台灣大學社會系 薛承泰 教授
約20年前教改運動主張廣設高中大學時,薛教授即公開呼籲注意學齡人口變化,2000年之後大學仍繼續不斷擴張,薛教授提出大學崩盤危機。直到2006年大學出現招生不足現象,越來越多人才感受到少子化對教育的衝擊,但為時已晚。同樣地,對於當前退休年金的危機,薛教授之前也做過同樣的呼籲,擔任政務委員期間也已著手修法,並呼籲重視人口現象以了解台灣社會變遷特性,政策要具前瞻性才能減少未來問題的發生。人口的變遷不只是影響到教育的發展與規模,也對於教學方法、教室經營、師生互動等都會產生影響。本課程檢視過去半世紀與預測未來半世紀人口趨勢,提出今後各階段學校教育可能的變化,呈現人口學、社會學與未來學觀點和大家分享,共同來想像我們的未來以及未來的人口。

(七) 黑面琵鷺與野鳥意境-人文教育的希望  王徵吉 老師
王徵吉,一位年近70歲的老先生, 對於逐夢的渴望,有著不同於常人的韌性,即使前後遭遇散盡家產、與妻子天人永隔、貴重的設備與珍貴的底片被偷,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他,也依然堅持於完成自己的夢想。投身於黑面琵鷺攝影的王徵吉,早在二十一年前就抱定主意,要「以手中的相機,當做宣揚環境教育的工具」,為枉死的黑面琵鷺與台灣的聲譽,討回一個公道。本課由王徵吉老師,分享從原本單純的認識黑面琵鷺,到熱切關心台灣的保育形象,一路走來所經歷的各種波折,散播人文教育希望的種子。

(八) 傳習-應許祖靈的召喚  查馬克.法拉屋樂 老師
排灣古調吟唱:一場文化療癒的歷程
一位連簡譜都看不太懂的人,要如何蒐集排灣族的古調歌謠?進而成立泰武排灣古調歌謠傳唱隊?由此延續著原住民古老的文化,對他而言,蒐集古調過程即使辛苦,但沒有古調歌謠,就等於失去了歷史,每一首歌謠都與部落、家族歷史、階級習習相關,所以保存排灣族古調並加以留存,是他最重要的任務。由ㄚ馬克老師分享古調歌謠傳承的心路歷程,而一場文化療癒的的歷程,讓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族群,可以蓬勃發展、源遠流長…。

(九)閱讀理解‧理解閱讀  黃國珍 老師
品學堂團隊認為關心閱讀教育的老師多反應無法掌握閱讀理解教學要如何準備材料、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與設計有鑒別度的評量題目。本課程以下列特色為目標設計:

  • 1. 從實際閱讀歷程中學習理解的能力為學生與老師設計閱讀理解的評量提問與教學材料。
  • 2. 從真實生活著手,從社會議題與國際事件取材從報章、期刊與生活中尋找國內和國際的生活與社會議題,將之改寫為有助於學習閱讀理解的連續文本與非連續文本,再設計題目讓老師提問討論或作為評量。
  • 3. 設計的文章主題容易發揮討論,延伸閱讀文章主題來自生活各種不同面向,而且在提問的設計上可以讓老師和學生,有不同觀點的討論,並且延伸閱讀和思考。

(十) 如何從教育過程中 培養學童的國際觀   史亞平 次長
資料增補中

(十一) 體驗學習在團隊的運用與建立  廖炳煌 老師、魏大統 老師、楊恭茂 老師
資料增補中

(十二) 如何有趣導覽,讓孩子體現廟堂之美  林柏儀 老師
「不入廟堂,焉知廟堂之美?」國內的美學教育最為欠缺的便是帶領孩子體現所謂的廟堂之美,許多孩子在參加美術課後才藝或參與許多繪畫比賽之餘,對於廟堂之美往往所知有限,許多孩子對於畢卡索的認知甚至只有「閉著眼睛卡在廁所」一語玩笑。縱使到了美術館、博物館看展,也往往因為流於走馬看花,或因為大人語彙的導覽所造成的疏離感,而對看展活動興趣缺缺,看展變成了看熱鬧,展場出來仍舊不知廟堂之美在哪裡,這是十分可惜的事情。有鑑於此,我們將藉暑假期間於高雄展出的「米開朗基羅特展」為例,示範如何透過幽默有趣、貼近學童語彙的方式導覽這位藝術之神的生平與重要作品。該導覽在台北市許多小學與史博館現場導覽講過不下數十場,現場導覽甚至場場爆滿、往往導致展場水洩不通,祈使藉此分享交流,讓更多大朋友、小朋友欣賞到廟堂之美。

(十三) 新一代教育革命-線上開放式課程  方新舟 董事長
資料增補中

(十四) 用影像閱讀歷史【阿罩霧風雲】  李 崗 導演
資料增補中

校園學習環境營造及班級經營

(一)如何經營友善校園  台北縣永平高中 李玲惠 校長
優質的校園文化是推動創造力教育者的共同期待,為了朝願景邁進,特別邀請擁有經營創意校園實務經驗的李玲惠校長,與現場教師分享創意校園活動及創意教學示範,提供豐富的校園創意資源。

(二)後現代人文教育  台北市私立開平餐飲學校 夏惠汶 校長

  • 1.什麼是後現代?
  • 2.教育的過去與未來
  • 3.人文教育的後現代學校
  • 4.人文教育中的親師生關係
  • 5.開平如何做?現階段的成果分享

(三) 撒下改變世界的種子  陳柏維 老師
全世界最大的孩童創意行動挑戰 Design For Change (簡稱DFC) ,是一個讓10-14歲的孩子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像,並且付諸行動,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學習活動!本課程將簡介DFC的內涵與特色,及如何快速感染38個國家3000萬個孩子!並且分享全世界孩子們的精采故事,了解孩子如何透過創意思考四步驟-
  1.Feel (感受) : 覺察到生活中的潛在問題。
  2.Imagine (想像):想像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3.DO (實踐) :蒐集現有資源並用一個禮拜的時間去改變現況,記錄下每個點滴。
  4.Share (分享):寫下整個故事,並透過投影片、影片或是文字加照片的方式進行分享。
採取行動解決問題。同時分享身為教師可以有什麼工具,讓DFC成為教師在教學上的最佳助力!

電影賞析與國語文教學  台北市忠孝國小 陳建榮 老師

建榮老師喜歡在傳統中挖掘新價值,嘗試在教學中融入電影。因為熱愛電影,不只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生命軌跡,也在教育裡發現電影的文化蹤跡;因為喜歡電影的人,易於感受生命的能量,能在電影中覓得繼續昂首闊步的新方向。應被重視的「生命教育」等情意課程,卻往往被學科領域所排擠,故希望藉由電影的寓教於樂功能,讓學生在教師有效的教學設計之下,結合討論賞析、活動實作,讓孩子培養多元智慧,將電影的內涵訊息潛移默化成自己的生命哲學。

科學教學與分享

(一) 慧星撞地球,是福還是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孫維新 館長
趣味物理,遊戲科學!
資料增補中

(二) 迺爸的科學遊戲  台東大學創意學程 謝迺岳老師
台灣有極具特色的民族、生物與自然景觀,因而發展出許多童玩。這些童玩陪著孩子長大,讓他們認識自己與周遭的環境、訓練出生活的基本技能、以及和人與物的互動態度。今日許多孩子住在公寓,與電視及電玩為伍,使得他們的動手能力、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善用資源的能力等都形減弱。如果把傳統童玩再帶進孩子們的生活,並將童玩作為科學教育的媒材,讓孩子從玩中學、做中學,發現老人家的智慧,認同自己的文化,尊重並欣賞多元文化,則更有益於創造力的提昇。

數學教學與分享

(一) 魔術中發現數學  台北市興雅國中 吳如皓 老師
每一門不同的學問,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的方法都不一樣。那麼,數學有什麼樣的特色,能夠去打動一顆對知識學問冷漠的心?在尋找「數學是什麼」的各種答案之前,我們更應該想想,在課程教學中,學生「從數學學習中感受到什麼」?理解、不理解;會算、不算;答對、答不對……在這些大致雷同的數學面貌的呈現之外,還有沒有另外一些可以嘗試的路徑?而「數學魔術」透過一些魔術效果例如預言術、感應牌點、變大變小等來呈現數學對種種變化的掌握,在教學中這樣角色以不同於例行題目的樣式出現,並在實際操作魔術的同時刻意掩飾了數學的答案因而產生奧妙與神秘的感覺,誘使學生對從魔術破解的追求到數學概念的探索。於是,數學除了平時那些完整與無可反駁的抽象表情外,在數學魔術的教學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同的魅力。

(二) 數學可以這樣教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小 房昔梅 老師
透過各式各樣的數學遊戲情境,挑戰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孩子充分體認「數學存在生活中」的事實,不再以為數學只是考卷上的一堆數字。將數學帶入生活,孩子將會發現:原來吃喝玩樂都是學問,原來數學一直在我們身邊,原來學習數學這麼有趣。

紙藝中發展創意  洪新富紙藝教室 洪新富 老師

藉由趣味十足的紙藝DIY課程,除了介紹簡易的紙雕藝術外,並藉由洪老師對於紙藝融入教學的運用,提出實例與經驗分享,不僅協助教師們體驗紙藝活動的教學價值,同時是具有「科學」、「藝術」、「人文」等多重價值之學習課程,而「紙藝DIY」也是動手實作中最易學習、最易觸類旁通,及最具巧思的學習活動。

10429台北市松江路156-2號9樓  TEL:886-2-2542-2338  FAX:886-2-2542-2570
Email:foundation@teco.com.tw  Website:www.tecofound.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