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獎緣起
申請辦法
申請專區
得獎名單
常見問題
回基金會

「科文共裕」的設獎精神

人才是國家社會向上提升的支柱,更是科技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基金會成立的九○年代,適值國際間高科技競速發展時期,先進各國政府及大企業均投入龐大經費支持科技研發,但當時台灣中小企業偏重製造的經濟型態,使台灣企業投入研發的經費遠不如歐美及日韓,而政府給予研發人才的獎勵,又偏重於學術論文的發表,從事與產業息息相關的應用研究者,較不易獲得學術榮譽的青睞。因此,東元集團以「培育科技人才,提倡前瞻思想,促進社會進步」為宗旨,捐助設立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邀請關心社會發展的專業人士組成董事會,並於1993年成立之初,即設置「東元科技獎」,希望獎勵對台灣科技研發有特殊貢獻的人士,喚起社會各界重視科技創新之於社會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其後有鑑於人文精神在科技發展的洪流中日益式微,為倡導科技人文均衡發展,促進人文生活的調適,從第六屆起,以增設「人文類獎」的行動,呼籲各界重視科技人文相輔相成融合發展的觀念,並以建構「科文共裕」的進步社會為願景,經過董事會多次的研討辯論後,在第十一屆正式更名為「東元獎」。

 

兼容並蓄的設獎領域

「東元獎」初期甄選表揚電機、機械、資訊三大領域的一流科技人才,每獎項頒發新台幣五十萬元。第六屆起增設「其他科技類」及「人文類」獎,並將獎金提高為六十萬元。第十九屆起科技領域整合為「電機/資訊/通訊、機械/能源/環境、化工/材料、生物/醫工/農業」四大類,亦即以十一個項目,含括所有的科技研究領域,讓所有科研人士皆有機會獲得肯定與獎勵。二十一年來,獲頒「東元獎」榮耀的科技領域人士達八十八人,頒發獎金近四千五百萬元。另外,人文類獎在同一個領域中,因面向廣泛,默默耕耘不求聞達者眾,形成申請推薦數量品質不易確保、評審共識不易達成等困境,因此第十三屆起,將人文類獎從公告推薦改以成立遴選委員會的方式,遴選長期致力於文化藝術、社會服務、國土保育、能源耗竭、生態復育、地球永續等領域,具有特殊貢獻的人士,歷十五屆,獲得獎勵與肯定的人士達二十二人,以頒發千萬元獎金的方式,支持與鼓舞人文領域的發展。

 

歷二十一屆獎勵一一○位社會標竿

每獎項五十萬元獎金,在二十一年前創下台灣企業提供科技研發獎項的最高獎金紀錄,董事會在訂定獎金額度時曾有不同意見,但「認真投入研發者要做出具體貢獻,需要經過長期夜以繼日的努力,忍受無數挫折與寂寞,常常無法兼顧家庭,設定高額度的獎金是我們的心意,能讓研發者的家人覺得特別高興也好」等意見,讓董事會達成共識而拍板定案。並且於2012年起獎金提高為每獎項新台幣八十萬元整,每年頒發總獎金為新台幣四百萬元整。「東元獎」從1994至2014年共舉辦二十一屆,得獎人共計一百一十位,每年五月至七月中旬受理申請推薦,七月底聘請學者專家擔任評審委員,九月確定得獎名單,十至十一月在東元電機廠慶期間頒獎。二十一年來的持續設獎,科技與人文領域頒發總獎金累計超過新台幣五千萬元,評審委員會以總召集人史欽泰先生領軍,公平、公正、公開、專業的堅強陣容,以及歷屆備受尊崇的得獎人名單,不僅榮耀「東元獎」,且為本獎建立崇高的專業形象,堪為國內科技菁英努力及科技人文獎項的標竿。

 

追求精緻隆重的頒獎典禮

為讓「東元獎」得主倍感榮耀,基金會辦理頒獎典禮力求精緻隆重,除邀請中研院院長或國家元首擔綱頒獎人之外,並接受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先生的建議,安排得獎人伉儷聯袂上台受獎。每屆頒獎典禮進行前夕至少進行三次沙盤推演,工作人員及嚴選的專業司儀皆必需參與工作協調會,從進場音樂、燈光、典禮架構、程序、內容、頒獎樂樂團伴奏、影片製作播放和節奏控制等,皆以最嚴謹的原則要求,務求典禮流程順暢、氣氛愉悅、深刻感動。第十五屆起,安排專業的文字工作者進行專訪,務以最嚴謹的精神,報導得獎人精彩的人生經驗、成就歷程與研究成果,讓得獎人的典範與影響力可以最大化。頒獎之外的特別活動,初期以科技演講或社會趨勢座談會進行,是以現今最受關注的「高齡化社會問題」,在第八屆時就已經洞燭先機,並在典禮中邀請學者專家以研討會的形式進行說明與探討。第十屆起,結合人文類得獎人的作品,或是為豐富人文生活,舉辦音樂會、歌仔戲、兒童劇、電影賞析、京劇演出,基金會的標竿計畫「驚嘆號」長期認養支持的原住民兒童,也數度在典禮中演出精彩的傳統歌謠舞蹈,讓原本較冷調的科技獎頒獎典禮,增添濃厚溫馨的人文氛圍,也成功的吸引社會大眾爭取入場全程參與。「科文共裕」的設獎精神,也在典禮中充分體現。歷屆有多位得獎人都肯定說:「東元獎頒獎典禮是我參加過最隆重、最榮耀、最感動、也最回味無窮的經驗。」。

 

設獎精神的延伸─東元「Green Tech」創意競賽

「東元獎」因定位為「終身成就獎」,獲獎人均為資深研究者,為獎勵年輕科研人才,基金會另於2006年起,採納「東元獎」評審委員會的建議,針對大學青年以競賽形式設立「東元科技創意競賽」,設置元年,以「機器人」為競賽主題,2008年起著眼於能源耗竭、全球暖化及人類永續的問題,改以「Green Tech」為主題,首開國內大學及技職師生節能減碳的科研風氣,並受到國際學術與教育界的重視,2010年起增設「國際賽」,邀請國際頂尖大學師生組隊參賽,截至今年(2014年)參賽的國家含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新加坡、中國等國家,舉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波士頓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莫斯科大學、新加坡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皆在校園裡先進行選拔後,再赴台灣參加國際競賽,可以說都是國際最頂尖的節能減碳研究團隊;決賽現場的簡報、技術實作等皆開放觀摩切磋,積極成功的為台灣建立了科技與學術教育的國際交流平台。以競賽推動節能減碳,關注人類福祉的活動規畫精神,一直都是基金會掌握科技脈動精準的選擇,也是「東元獎」科文共裕服務社會人群等設獎精神的延伸。

 

視覺設計

  • 以獎座形狀作為創意表現的起點,延伸出「圓」的構圖。
  • 透過「東元」的字義,發展東方的、開創的、圓滿的意念。
  • 透過書法字體,搭配中國傳統的帝王黃與景泰藍配色,展現「東元獎」的恢弘格局。
  • 歷年活動以影像拼貼方式,融入獎座的設計,藉以傳達「東元獎」科文共裕之精神。
  • 高雅不華麗,深邃不浮誇,層次豐富而不單調,是版面的訴求,也是基金會組織文化的延伸。

 

獎座設計

more

26,926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