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饗宴:【京劇-孫悟空大戰玉鼠精】 120分鐘

贊助單位:研華文教基金會

演出團體:國光劇團

時間:12/08(台東場) 10:00~12:00

目的:

 1.鼓勵部落青少年體會生活中的藝術創意、提升音樂、戲劇、文學的欣賞能力。

 2.期能透過戲劇表演的賞析,提升部落青少年藝術創新與人文關懷的思維。

 3.透過「戲劇」體驗音樂、舞蹈、文學等元素,在戲劇中的創意運用,希望能達到啟發偏遠部落青少年的藝術創意,並從中激發對於生命的感動。

 4.藉由「戲劇」演出及其相關宣傳活動,提供當地居民欣賞舞台劇的機會,帶動當地人文活動及對生命的體驗與熱愛。

 5.呈現基金會對偏鄉及弱勢青少年關懷活動的多元化風貌。

內容簡介:

  《孫悟空大戰玉鼠精》取材自「西遊記」,在唐僧師徒西行取經途中,遇玉鼠精施苦肉計騙取唐三藏慈悲為懷的同情心,得逞後將三藏擄獲禁閉於陷空山無底洞。玉鼠精安排了酒宴欲與三藏成親,藉其元身成仙得道。孫悟空帶領豬八戒欲救師父,潛入洞中,因見供奉天王李靖牌位,知玉鼠精為李靖義女,乃至玉帝處告御狀。玉帝派遣天兵天將前往收妖,並派老鼠的剋星──貓神助陣,終於協助孫悟空降服玉鼠精,救出唐三藏。

  本劇具有西遊記系列戲碼的ㄧ貫特色,就是熱鬧、好看的神怪戲。劇中玉鼠精(朱勝麗飾演)與孫悟空(李佳麒)是挑大樑的兩位主角,二人對手戲是觀賞重點之一。尤其後半場的武打場面,神仙、精怪大顯神通。玉鼠精施展法術對抗天兵,祭出各種兵器漫天飛舞,令觀眾目不暇給。

台灣民俗廟會文化:【八家將、官將首】 40分鐘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光泉文教基金會

演出團體:台東市藝真軒民俗技藝團

時間:12/08 (台東場) 09:00~09:40
12/15 (屏東場) 09:15~10:00

目的:

 1.認識在台灣不同民族文化的藝術與傳統。

 2.認識漢民族不同的習俗及推廣廟會文化。

 3.認識不同的表演藝術及體驗,讓偏鄉的青少年,更能自省、珍惜自己擁有的原住民文化,也彌足珍貴。

演出團體及演出內容:

1.台東市藝真軒民俗技藝團介紹

  「藝真軒傳統民俗藝陣館」,源出(藝真軒太子會)是由傳統民間信仰宗教陣頭所延伸出來的民俗才藝團體,成立於西元1996年,主要以官將首、八家將、跳加官、震天戰鼓、醒獅團、鍾馗五鬼、轎前鼓為主。在不斷的推廣藝陣文化發揚和積極力求傳統民俗薪傳,將以培養品德水準,並有制度化管理,讓民間陣頭提升為民俗藝陣,把藝陣文化提升到最高點,並在傳統禮俗不改變之下,不斷的充實演出內容,傳統民俗藝陣創新演出,更將加入一些現代舞台、戲劇效果的新元素下來提升質感的方式,並且將結合台灣本土各類的民俗表演使演出內容更多元化 能將此表演,躍上藝術舞台,期望能在傳統陣頭的表演境界中,走出一條創新蛻變與另類的表演藝術。

2.台灣民俗廟會文化【八家將】介紹

  八家將所謂八家,指的就是甘將軍臉畫章魚足形目,柳將軍臉畫紅黑陰陽目。(甘、柳將軍位於陣前,外手持扇內手持戒棍,負責執行刑罰)。謝將軍即是七爺謝必安,也就是白無常,戴長帽,上書『一見大吉』,臉畫白底黑蝙蝠,吐長舌;范將軍即是八爺范無救,也就是黑無常,頭戴圓帽,黑臉白睛,左握方牌上書『善惡分明』。甘、柳、謝、范四大將軍與春、夏、秋、冬(何、張、徐、曹)四大帝君。春夏秋冬四大帝君,負責拷問犯人,臉上分別畫的是龍鳥虎龜四種動物。

  八家將的裝扮大致是頭戴盔帽,身穿戲袍(外手在肩上,內手在腋下),腳著草鞋(套襪、繫鈴),外手執扇(黑、白、紅、花皆有)、內手拿法器,再配上一個五顏六色的大花臉(事實臉譜的畫法有典故和儀制定規),這就是他們常見的模樣。操演之前的家將,都需先行化裝,即所謂「開面」,開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葷,也不能隨意交談、說笑,以免遭神譴。當陣勢排開以後,也就是操演開始,所有成員都搖頭晃腦、瞠目怒視,左右擺動、威風凜凜。這時特別忌諱「閒雜人等」亂竄接近,尤其更嚴禁婦女從中穿過。

3.台灣民俗廟會文化【官將首】演出介紹

  官將首,相傳為新莊地藏庵(大眾廟)所發展出來的陣頭,昔日流行於北部一帶的廟會,如今已發展至全台,為廟會中常見的陣頭之一。據老一輩出陣人士所言:新莊地藏庵新莊組的官將首,曾受三重城隍廟清仔師父的指導改良,經過清仔師父的改良下,官將首的表演更具藝術性,這是由於清仔師父有「大戲」的底子,使官將首更具中國傳統戲曲的影子。增損二將軍是為青面增將軍與紅面損將軍的合稱,又稱為官將首。

  相傳兩將軍原為危害人間的魑魅,後為地藏王菩薩的佛法所懾服,而成為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法,奉旨庇蔭民間。因此官將首的原始造型為兩個人所扮演,後來由於美觀之故,將其陣容增加為三人,而演變至今日的五人,六人不等。而新莊的官將首更加上陰陽司公,虎頭鍘與引路童子一同出巡,為其一大特色。在廟會中正式扮演官將首者,必先齋戒數日,即不近女色,不時葷食,以表誠心。出巡時,面畫臉譜(底色分為青,紅,藍……等色),手持三叉戟、手銬、火籤、虎牌等刑具,身掛鹹光餅 (平安餅),經由法師開光,方可出巡。

  官將首出巡時,每逢廟壇,必定敬拜該廟主神,動作十分精采,頗具有可看性。官將首常見於一般出陣、接駕的場面。新莊每年五月初一的新莊大拜拜除地藏庵官將首外亦聚集許多官將首的團隊,極具觀賞價值。

  官將首是掌管刑法神祇的駕前護衛,地位相當於陰界的警官,主要職責為護衛主神和緝捕鬼煞;藝真軒官將首也是精緻的民俗藝術,結合彩繪美術、舞蹈藝術及武術等多項表演藝術於一體,兼具宗教信仰與民俗藝術的民俗藝陣。期能將原屬宗教藝陣的官將首轉化為表演藝術,希望改變民眾對官將首的負面印象,藉由「藝真軒官將首表演」讓民眾更加認識官將首表演藝術,並珍惜本土文化與陣頭藝術。

電影賞析-【玩具總動員3】

電影名稱:玩具總動員3

片長:108分鐘

時間:12/08 (台東場) 14:45~16:45
12/15 (屏東場) 14:00~16:00
12/22 (花蓮場) 13:40~15:40

目的:

 1.透過電影的賞析學習分享與體驗的樂趣,及體認生命的價值。

 2.透過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引導青少年學習與思考的主動精神。

 3.激發弱勢青少年熱愛生命的原動力。

 4.建立偏遠部落生命體驗教學模式。

 5.透過優質電影賞析,達到創意體驗與提昇創造力的教育意義。

劇情簡介:

  所有玩具的主人安弟即將上大學去了,這些陪伴他許多年的玩具將何去何從呢?

  自從十一年前玩具們所經歷的大冒險後,玩具們安然無恙的度過了好幾個年頭。轉眼間,玩具們的主人安弟已經成為一個青少年,也即將離家去展開他的大學生涯。胡迪與巴斯以及其他的玩具們也都人心惶惶,深怕這個他們內心最恐懼被丟棄的一天即將來臨。這一天,安弟的媽媽來到安弟的房間,詢問他將如何處置這些伴他渡過童年的玩具們,並且要求安弟在離家前要把這些東西處理好,如果沒有將要留下的玩具放置閣樓收藏,她就會把這些玩具處理掉。安弟在媽媽的逼迫下,再次打開他的玩具箱,童年回憶湧上心頭,他根本捨不得將任何一件玩具丟掉,所以將所有的玩具都放入大黑袋子中,準備將它們放置閣樓,但正要將袋子放入閣樓的同時,安弟被妹妹呼喚去幫忙,就在陰錯陽差之下,媽媽誤以為黑袋子裡的玩具是要丟棄,所以就將玩具們全數捐給陽光托兒所。

  玩具們來到陽光托兒所原本以為來到了天堂,托兒所裡有非常好的規劃還有更多玩具的新朋友,而且玩具們也都興奮的期待能夠再與小主人一同玩樂。殊不知托兒所的小朋友一抵達教室的時候才是噩夢的開始,被拉扯、被吞食、被支解幾乎是天天上演的戲碼。 另外托兒所還有黑暗的地下組織,玩具們人人自危。

  同時安弟發現珍藏的玩具被不心丟棄了,正心急如焚的尋找,玩具們得知小主人安弟在尋找他們,即將一起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逃亡行動,還有更多的冒險等著他們,玩具們是否能成功回到小主人安弟的身邊呢?

音樂饗宴:【「東」風起】 60分鐘

演出團體:《樂聚》絲竹樂團

時間:12/15 (屏東場) 10:20~11:20
12/22 (花蓮場) 09:00~10:00

演出內容與演出團體介紹:

  台灣的東部,花蓮。國樂在世界的觀點,為東方音樂。「東」風起,即同是以「東」為主的概念所構思。以介紹國樂樂器為主軸,讓花東的青少年認識國樂的特色,包含樂器的歷史、聲音的特質等……『樂聚』絲竹樂團共有五位團員,但卻使用了十多種不同的樂器,各種搭配的效果皆有不同樂趣。首先,以吹管樂器為開場,有笛子、笙等…….再者為擦弦樂,以二胡、京胡為主,最後,為彈撥樂器類,有揚琴、中阮、柳琴等……裡頭還使用到大眾所熟悉的樂器-鋼琴作為搭配,是一場另類的音樂饗宴。

《樂聚》絲竹樂團

  「樂」即音樂、樂音,亦可是破音字快「樂」,或諧音喜「悅」。而聚是團聚、聚合,亦可是諧音「巨」或「句」,要強調技巧如樂界的巨人,而內涵如樂句般流暢動人。所以兩字合一即是樂音的聚集,在南藝這塊土地上,藉由音樂,聚集許多來自不同城鄉的年輕音樂家,他們將自己拿手的樂器,經過百般磨練之後,彼此聚合在一起,時而討論,時而玩樂,將自己的聲音分享給對方,將對方的聲音依附給自己,並且著重樂「句」的處理,為將樂音更打動人、音樂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做一個跨步,希望像樂句一樣,從第一個音,美妙且精心策劃的走向最後一個音。

  《樂聚》絲竹樂團本著上述之理念,將南藝之所學,融合在一起,且將台灣這塊土地之情藉以發揮,將最美的聲音,帶給大家。

演出人員介紹

【笛子/林克威】

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一貫制中國音樂學系五年級生高市國附設青少年國樂團笛子首席。

主修笛子,現師事:陳中申老師,曾師事:張益誠、陳俊徳、莊喜淑、潘柏安、李鎮老師,學習期間並受到曲祥、戴亞老師的悉心指導。

‧獲獎紀錄:

2009/09 獲選為「南藝之星」,並於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合奏廳協奏演出〈胡旋舞〉(中國笛版台灣首演)。

2010/01 獲選為2010第一屆「臺灣傳樂之星暨府城文化大使」,受邀至歐洲西班牙舉辦個人慈善獨奏會,並與當地管弦樂團協奏演出〈府城隨想曲〉(世界首演)、〈梆笛協奏曲〉(西班牙首演)。

2010/04 於高雄市音樂館與高市國附設青少年國樂團舉辦《陝北四章 林克威笛子獨奏會》。

2010/05 參加「來自地中海」與西班牙名指揮家Salvador Sebastia Lopez於台南縣與大台南青少年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梆笛協奏曲I〉。

【二胡/王君富】

‧學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創作與器樂演奏能力:
主修二胡學習於十歲至今,啟蒙:爺爺王兆才;授業:吳錫傳、黃文慧、黃正銘、林永塗、歐光勳、王銘裕、張舒然、顧豐毓等老師。
副修鋼琴學習於九歲至今,啟蒙:朱庭萱老師;授業:廖鈺芬、郭珍娜、楊宗憲、李濃宇等老師。
曾修作曲學習於大學一年級至三年級,啟蒙與授業:莊效文老師。
並具印尼甘美朗音樂演奏能力,曾赴印尼藝術大學觀摩與學習。

‧獲獎紀錄:
1999年 全國音樂比賽高胡少年A組優等。
2001年 全國音樂比賽二胡少年A組優等。

【笙/孫衍詳】

目前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四年級。

主修笙,自國中起由安敬業老師指導至今,曾赴北京與李光陸老師學習笙。現今副修嗩吶,師事劉江濱老師;曾副修鋼琴,師事陳倩芬老師。

‧獲獎紀錄:

2009/05 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舉辦《参狂─黃湘捷、孫衍詳95級晉級考暨音樂會》

2010/05 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與大台南青少年管絃樂團協奏《府城隨想曲─台灣首演》

2010/06 於阿根廷聖達菲省與聖達菲省立青少年交響樂團協奏-《鵝鑾鼻之春》

2010/06 於阿根廷聖達菲省與聖達菲省立青少年管樂團協奏-《府城隨想曲-南美首演》

2010/07 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孫衍詳笙獨奏會比賽、得獎

2010  第一屆臺灣傳樂之星 暨 府城文化大使選拔賽獲得指定曲最佳詮釋獎

【中阮/劉銓毅】

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七年一貫制四年級生。

主修中阮,曾師事陳曉玉老師、陳怡蒨老師,現任師事于惠蘭老師;副修指揮,師事顧寶文老師;曾副修三弦,師事韓芸老師;曾副修鋼琴,師事臧莉連老師、戴碧吟老師。

‧獲獎紀錄:
2003 獲中華民國國樂協會彈撥大賽少年組柳琴優等
2004 獲中華民國國樂協會彈撥大賽少年組柳琴優等
2005 獲中華民國國樂協會彈撥大賽少年組中阮優等
   獲全國音樂比賽國中B組中阮優等
2007 獲中華民國國樂協會彈撥大賽青少年組優等第一名
2008 獲衛武營全國音樂比賽高中組阮咸獨奏特優第一名
   於【新生代台灣柳琴˙阮咸獨奏家之夜】演出大阮獨奏"流水頌"
2009 獲全國音樂比賽高中A組中阮優等第一名

【揚琴/田佳玉】

現就讀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四年級(1991年生)。

主修揚琴,現師事謝從馨老師,曾師事齊興亞、王瑟老師。

副修鋼琴,現師事陳倩芬老師,曾師事 王錦蓮、陳淑蓉、董彥君老師。

‧獲獎紀錄:

2004年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揚琴獨奏國中B組優等

2007年 台南縣音樂比賽揚琴獨奏高中職A組第二名

2008年 台南縣音樂比賽揚琴獨奏高中職A組第三名

曲目介紹:

1.蔭中鳥

  《蔭中鳥》由三部分組成,在充滿活力的引子之后,樂曲呈現出歡快活潑的主題。第一段透過主題的變化,渲染出樹林裡喧鬧熱烈的氣氛。第二樂段是在固定的旋律伴奏下,運用了複雜的演奏技巧來模仿各種鳥的叫聲。曲中運用頓音、滑音和顫音等演奏技巧,加上演奏者的即興發揮,在旋律中揉合了很多鳥鳴聲,非常形象地表現出樹林中小鳥的鳴叫聲。鳥叫聲中,樂曲進入高潮,之后樂曲進入再現部,又回到了第一樂段的主題。曲作者用喜聞樂見的作秀形式,使樂曲的旋律風格和演奏風格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深受聽眾歡迎。

2.鷓鴣飛

  樂曲通過對鷓鴣展翅飛翔的生動描繪,表達了人們渴望自由和嚮往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演奏者通過氣息控制表現了鷓鴣忽遠忽近,忽高忽低,倏隱倏現,縱情翱翔的姿態。

3.笙歌

  笙歌是蘇文慶的代表作之一,本曲為作者對思鄉的一種懷念心情,主題動機取自於台灣民謠”天黑黑”,全曲運用了笙的特性在指法上作了些安排,而發展成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4.火車進侗鄉

  樂曲以輕快節奏,描寫火車由遠方駛來,表現出侗鄉青年男女鼓樂齊鳴、載歌載舞,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5.揚州小調

  樂曲根據流傳很廣的江蘇民歌中的兩首情歌〈拔根蘆柴花〉與〈茉莉花〉改編而成,以其高亢起伏和委婉柔美的旋律音調、節奏對比和純樸濃郁的山野風格及鄉土氣息,表現出水鄉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與其親切動聽的鄉音鄉情。

6.月芽五更

  樂曲根據東北地區傳統小調「瞧情郎」改編,又名《相思五更》、《回娘家》。演奏時,表現出高音板胡細而不燦、慢而不憂的高難度技巧,樂曲明朗細膩,在快樂樂段中,則又呈現喜悅與歡快,形成了明顯的曲趣對比。本曲藉由板胡悠揚委婉的音色,娓娓敘述女子思念情郎,內心矜持而又浪漫的心緒轉折,為富有生氣又極細膩之相思調,令人回味無窮。

7.雨後庭院

  此曲描繪作者蘇文慶與鄭翠蘋夫婦倆在舊金山的家中和Blackie(狗狗)在院子涼亭中玩耍時,突然飄落一陣細雨從天而降,晶晶亮亮的雨滴灑落在草地上、花朵上‥.。而雨後的彩虹浮現在泳池中,如神話般的景象呈現在眼前,庭院中的花朵綻放著美麗與清新,綠草上露珠晶瑩,從亭中觀賞這美麗的景象有感而做了這首樂曲。

  全曲共分四段 A.序奏-慢板 B.獨奏樂段-自由板 C.優美抒情的行板 D.熱烈的快板

8.火把節之夜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彝族火把節以石林最為隆重,每年都有數萬人參加。

  在彝族山寨,到了火把節之夜,村村寨寨 都要豎起一個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的周圍,以示團結齊心,人們穿上節日盛裝,圍著火把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火把節來臨,無論男女老少都要參加節日的各種活動,火把節是彝族男女青年通過唱歌、跳舞選擇情侶的良機,人們在節日裡接觸、認識、談情說愛。火把節的高潮在夜晚,人們舉著熊熊燃燒的火把,繞著房和田邊地頭巡游,邊走邊唱,並發出陣陣宏亮的歌聲和吼聲,火把相連,形成條條火龍,照亮了茫茫黑夜,蔚為壯觀。

9.瑤山夜畫

  這首樂曲以神秘的引子營造出靜謐中的瑤山夜境,柔美的主題音調引出如訴般的情歌,祭祀祖先的篝火舞蹈寄託著山民對自然的崇敬。尾聲在迷離的音樂中進入物我兩忘、人鬼共處時的幻境,好似一幅大寫意般的風情水墨畫。

10.一休載著叮噹小丸子

  這是由一休和尚,小叮噹,櫻桃小丸子三首卡通組合成的樂曲。

11.陽明春曉

  陽明春曉,原名「三月桃花」,是一首梆笛的獨奏曲,由作曲家董榕森於1960年所作,內容描寫春天的陽明山優美的風景和遊人歡樂的心情。由於它的片段曾作為中華電視公司國語文教學節目《每日一字》的主題曲,因此成為台灣人最耳熟能詳的國樂樂曲之一。本曲還曾被選入「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

12.阿美族舞曲

  台灣音樂家稱原住民音樂是「未經文明污染,有著純自然美感的音樂。」台灣花蓮、台東地區的阿美族,音樂豐富而又多采多姿,因其曲調簡潔、旋律動人、節奏明朗有力,最適合載歌載舞之用。編曲周成龍先生將這首樂曲編的和以往我們常聽的阿美族舞曲截然不同,呈現了另一種完全不同風格的阿美族舞曲,值得細細品味。

13.三輪車跑得快

  原詞為兒童念謠,經陳石松譜曲後成為每個人都聽過、也唱過的一首兒歌。

14.雨的聯想

  該曲是由三首主題和"雨"相關的台灣民謠,連綴改編而成,依序分別是:「天黑黑」、「雨夜花」、「港都夜雨」。樂曲採用了流行音樂慣用的和聲及手法,以國樂的彈撥樂組合來重新詮釋台灣民謠,使整曲更別具一番風味。

15.人生的旋轉木馬

  本曲為宮崎駿動畫《霍爾的移動城堡》的主題曲,久石讓用探戈的方式來寫這段音樂。所傳達的意象是,雖然感覺到艱辛,但是也詼諧樂觀的看待眼前的困難。這是每個人碰到困難時,都必須去適應的心態,唯有樂觀堅毅的信念,才能夠突破難關。

16.王老先生有塊地

  原為美國童謠,敘述Old Macdonald先生有個農場,農場裡養了很多動物,包括了小狗、羊、鴨子、豬、牛、馬、雞、小貓等等,各種可能出現在農場裡的動物,老先生幾乎都有飼養,於是他的農場變得非常熱鬧。各種動物的叫聲輪流交替出現在歌曲中,氣氛歡欣愉悅,曲調朗朗上口。

17.宮崎駿卡通組曲

  本曲為龍貓、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 三部卡通主題曲所組合成的樂曲。

兒童劇欣賞:【馬穆與精靈】 60分鐘

演出團體:沙丁龐客劇團

時間:12/22 (花蓮場) 10:20~11:20

目的:

1.看見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力量

  這是一個來自非洲的寓言故事,所以我們讓一切都很「非洲」,非洲鼓的現場節奏領人深入草原曠野,手繪佈景的圖騰風格讓人置身蠻荒部落,我們用戲劇撞擊非洲文化,讓非洲藝術洗滌我們的感官神經,讓兒童得以見識不一樣的世界文化。啟發想像‧體驗多元的藝術形式。利用極簡的舞台與道具與演員高度訓練的身體與聲音,結合肢體默劇表演、小丑表演、義大利即興喜劇的面具表演、雜耍表演及現場鼓樂表演,搭配戲中戲的演出形式,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刺激、啟發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2.啟發想像‧體驗多元的藝術形式

  利用極簡的舞台與道具與演員高度訓練的身體與聲音,結合肢體默劇表演、小丑表演、義大利即興喜劇的面具表演、雜耍表演及現場鼓樂表演,搭配戲中戲的演出形式,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刺激、啟發兒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3.育教於樂‧看見做人處事的道理

  看劇中的馬穆如何無私的幫助精靈王國,小四又是如何信守承諾的幫助精靈王子,從中學習友情、互助與誠信的重要,用簡單卻深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帶給同學們普通卻重要的道理。

演出劇團介紹:

  「沙丁龐客」這四個字來自於法文Saltimbanque;它的意思是「街頭賣藝者,街頭藝人。小丑,江湖騙子。」

  實現屬於當代東方的「大眾劇場」(Thé Âtre Populaire)是其創作宗旨。沙丁龐克劇團認為,演員是劇場最重要的元素,所以致力於探索演員的表演質地與極限,以集體創作的方式,並藉由面具、小丑、歌舞、默劇、物件、和體操等元素,融合街頭戲劇、馬戲與肢體劇場等劇場形式,摸索新的表演風格,創造出以演員為主體的劇場。

  它是精緻的,可看懂的,感動人的,非知識份子式(Non-intellectual)的,一般大眾皆能欣賞的戲劇。同時碰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議題,試圖藉由戲劇轉化的方式呈現出現實生活中的荒謬與詩意,反射出當代社會的現象與問題,擁有促進社會進步、教化與喚起社會良心的功能性與意義。

劇情簡介:

  故事敘述一名不富裕的農夫─馬穆,有一天無意間聽到田間的麵包樹傳來聲音,發現原來是住在樹上的精靈,從那天開始馬穆便將每日的收成放在樹下送給精靈們,彼此照應下開始了彼此良好的互動關係。某年,馬穆的兒子小四在外地賺錢,就在他準備回家的那一天,精靈的兒子突然出現在門前,希望小四可以幫他把一袋銀幣帶回去交給精靈爸爸,小四答應了,他依照與精靈兒子的約定來到精靈家族的宮殿,詳細的告訴精靈爸爸他兒子的消息,並將銀幣交給精靈爸爸,為了感謝他的幫忙,精靈爸爸就把宮殿裡滿地的珠寶鑽石都送給了小四,讓小四和馬穆從此過著富足的生活。

表演特色:

  結合許多表演形式,從肢體默劇表演、小丑表演、義大利即興喜劇的面具表演、雜耍表演、偶表演及非洲鼓樂表演,將眾 多類型的表演結合,在短短的60分鐘裡清楚的呈現給觀眾,且運用戲中戲的手法增加與觀眾的互動,開心之餘能更融入劇情, 再搭配簡單的寓言故事,使同學們在欣賞豐富有趣的表演時,也能從中了解人生的大道理。

原住民傳統歌謠舞蹈欣賞

時間:09:10~10:20

目的:

 1.推動原住民傳統的藝術及文化教育。

 2.整合及充實偏遠地區藝術文化教育資源。

 3.促進社區與社區、學校與學校、社區與學校多方資源整合及交流,增廣偏遠地區青少年的生活視野及自我挑戰經驗。

 4.提升教師教學及家長家庭教育使命感,豐富相關教育人力資源,帶動團隊創意產出,為偏遠地區教育提供可觀摩、交流及學習的典範。

 5.帶動偏遠地區多元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的延續與關懷,提升學習成效。

演出團體及演出內容:

1.阿美東區KAPA樂團

刺桐花開

刺桐花花開時間是3到5月盛開的季節、也是東海岸阿美族人捕飛魚的季節、當中呼喊(i la ka pa shr yi zhi ren)的意思是年青人加油的意思。希望年青人的生長過程、在年青的生命裡、能夠和刺桐花開時的盛開來一樣美麗。

阿美族族人頌

阿美族人在歌頌,族人要學習吃苦耐勞,對人情要學習感恩,時時刻刻要知足常樂。

情歌族曲(打擊樂+排笛)

結合蘭嶼情歌、太魯閣之戀、布農族情歌、這三首歌敘述台東多元文化的族群,表達出原住民是非常感性的一面。

快樂出航

2.海端國中-布農青少年合唱團

Macilumana(收工歌)

布農族人每日辛勤工作回家時所吟唱的歌曲。

Baciputput (八部合音)

是布農族溝通天神的祭歌。借Baciputput來傳達給天神與族靈,表達感恩並祈求庇佑部落平安及小米豐收。(每年11至12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台灣原住民的音樂堪稱世界音樂的瑰寶。)歌聲中可模仿蜜蜂(linmo),展翅嗡嗡作響,幽谷中飛瀑流瀉造成的迴響,或小鳥振翅疾飛而過的聲音。

祭槍歌

打獵之前為了避邪,並祈求賜予槍枝力量,獵物豐收。
amin a chichi muna busul a tan (任何的獵物,請到槍口來)
amin a tumaz muna busul a tan (全部的熊,請到槍口來)
amin a vanis muna busul a tan (全部的山豬,請到槍口來)
amin a hangvang muna busul a tan (全部的鹿,請到槍口來)
amin a uknav muna busul a tan (全部的雲豹,請到槍口來)
amin a sidi muna busul a tan (全部的山羊,請到槍口來)
amin a sakut muna busul a tan (全部的山羌,請到槍口來)
ana tupa savasun chintunghazang (就算獵物沒被射中,也會倒下)
sima bunun daungkav busul chishahavis ang (誰不尊重獵槍,會中邪)
sima bunun iktangus chishahavisang (誰不遵守獵人文化,會中邪)
ma la i ia a

Malas tapang(報戰功)

誇功宴又有人叫「報戰功」,打獵歸來誇耀自己此次的收獲,先說出自己母親的姓氏,接著誇耀祖先和自己的勇猛事蹟。

快樂歌

3.介達國小-排灣/魯凱兒童歌謠舞蹈團

Maliguan ~ 光耀生命

【序曲】我們是一群來自大武山下的排灣勇士,我們用高亢的聲音和力與美的肢體,做為對天地強而有力的呼應,昭告眾生~勇士的一生即將開啟…

【誕生】相傳百步蛇是排灣族人的祖先,是地上的王,獨立、安定、愛好和平,所以彼此不會互相攻擊。隨著時光進化,吸收著大地靈氣,化孕成人身。

【蛻變】勇士從小就必須接受一波波的技能訓練(狩獵與求生),透過不斷的挑戰,成長、茁壯。如同祖先-百步蛇年長到一定時間,牠會慢慢進化長出羽毛,成為小鷹。小鷹經過了覓食、學飛和保護自己的連串訓練學習後,逐漸成會天空的王-熊鷹

【責任】我們是群英勇善戰的勇士,像天空的熊鷹翱翔在綠野山林,一生捍衛著家園,追求著生命的最高榮耀-勇士之羽

【榮耀】我們冀求自己能夠在族人見證與祝賀下,挑戰與超越極限,證明自己是個善於狩獵、具有英勇與卓越能力的---真正勇士

4.武陵國小-布農兒童合唱團

macilumah(收工歌) 全曲為虛詞

到山上狩獵的男子,以嘹亮高亢的聲音呼喊告知同伴在山上獵到許多獵物。在山中聽到呼聲的人給予回應,示意將立即趕到,一起幫忙揹獵物,呼喚聲越沉重表示所獲獵物越多。這首歌最重要的意義,是給部落族人的訊號,通知他們即將返回部落了。族人聽到山間傳來的「macilumah收工歌」,便可依著歌聲判斷獵人的方位、遠近、預先在家中準備食物慰勞他們,等著他們歸來。同時也會召集部落的族人,在山腳下迎接辛苦的獵人,並幫忙揹負獵物。這首收工歌,也意味著滿載而歸的心情。

b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

俗稱八部合音,傳說中起源有三種說法:
a.模仿飛瀑流瀉
b.模仿蜜蜂嗡鳴
c.模仿小鳥振翅疾飛
「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是「多聲部和聲唱法」布農族男子圍成一圈,雙臂於背後展開,間隔一位男子彼此手掌握合,緩緩移動腳步,一步一步堅定踏實,往逆時針方向轉圈,歌聲從微弱的低音漸漸爬高,聲部層層疊疊,音域愈高歌聲愈險雄壯,一直唱到最高音域合諧音,以歌聲祭天,冀望天庇祐族人,農作豐收。布農族人相信,歌聲愈好天神會愈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次,每一個人虔敬的心唱著「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

bislai(祭槍歌)

堅強吧! 堅強吧!
用我們萬能的手 用我們萬能的手
祭拜獵槍 祭拜獵槍
所有的野生動物 所有的野生動物
聽命集合 聽命集合

狗熊們 狗熊們,都到獵槍下吧,都到獵槍下吧
山鹿們 山鹿們,都到獵槍下吧,都到獵槍下吧
山豬們 山豬們,都到獵槍下吧,都到獵槍下吧
山羊們 山羊們,都到獵槍下吧,都到獵槍下吧
山羌們 山羌們,都到獵槍下吧,都到獵槍下吧

堅強吧! 堅強吧!
用我們萬能的手 用我們萬能的手
祭拜獵槍 祭拜獵槍
所有的野生動物 所有的野生動物
全部集合 全部集合
進到我們所願之地 進到我們所願之地吧

malas dapag(報戰功)

向來團結合作的布農族人,大家在慶典中一起慶祝和分享豐收的獵物,並藉機會彼此互相認識,知道各屬於哪一姓氏,以便認識所有的親戚,瞭解彼此關係。同時表揚個人優良事蹟供大家學習、效法。舉行malas-dapag時,女人們圍繞在男子身後複誦,表示絕對擁護支持男人們的功績。

tok tok tamalung(公雞鬥老鷹)

公雞鬥老鷹是布農族人耳熟能詳的童謠,內容敘述公雞為了保護母雞和小雞,不惜與老鷹拼鬥。歌詞是,大公雞,邊走邊叨叨叫,母雞緊跟在後,小雞嬉戲咻咻叫。這時老鷹從空中俯衝下來想捉小雞,機警的母雞展開她的雙翅,要小雞快點躲進母雞翅膀裡,勇敢的公雞迎面撲像老鷹,啄傷並擊退老鷹。

bisusiling(布農情歌)

此首歌詞為虛詞,演唱者完全憑音感唱出和諧的旋律以表達感受,代表彼此的情感好比涓涓的溪水,綿延不絕,細水長流。演唱者互相呼應、彼此互動,進入團結和諧的境界。

sima iska daidaz(愛人如己)

兒童在回想父母親曾經不斷地告誡他們:不要隨便取笑身體有缺陷的人,要善待他人才會永遠快樂。

manaskalin(相聚歡樂歌)

快樂地同在一起,大家一起慶祝!
快樂地同在一起,大家一起遊戲!
快樂地同在一起,大家手舞足蹈,一起同樂的朋友,祝福你們。

5.大王國中-排灣青少年傳統舞蹈團

勇士出征舞

【引 言】

美麗雄偉的大武山蘊育了排灣、魯凱族千百年來的文化命脈,亙古傳薪的日子裡,辛勤拓荒的祖先們運用他們的智慧,創造出許多優美神話、動人的歌舞、莊嚴的祭儀。世世代代延續了排灣、魯凱二族千古不渝的文化特色。金針山下,太麻里溪畔的大王國中,活潑開朗,能歌善舞的排灣、魯凱族及阿美族的子民。從民國六十幾年至今,在原住民歌舞文化的傳承沒有間斷過。是青少年學習歌舞的文化希望的泉源。

【第一幕】刀之神

祖先耆老口語流傳著沉睡的山神總是守護著大武山,為能撼動沉睡的山神,特別以木、竹、鼓為才,以強烈的鼓聲融合勇士獵人的引吭報信,再以渾厚的男聲及鏗鏘有力的青銅刀,引領族人敬拜山神。

【第二幕】勇士舞

排灣、魯凱族最常見「勇士舞」,只有有戰功或善獵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勇士跳勇士舞,勇士舞是粗獷豪邁的舞蹈,最能表現出力與美的結合。

【第三幕】出征舞

舞出身體最美麗的線條,做為對天地強而有力的呼應,像天空的鷹,像地上的百步蛇,心中最真切的感動;我們都是來自同一處,和萬物都是一體。出征凱旋歸來的年祭舞,勇士要向族人報告獵得的獵物或人首,以取得族人的肯定。

【第四幕】生命之光舞

傳說--排灣族子民奉百步蛇為守護神。在祖靈前,吟唱著族人之歌,歌頌著生命之光,辛勤地營造美麗的家園,並接受祖靈的眷顧在頭目領導與靈媒的祝福之下,部落有秩序的遵循前人的準則,彼此共生共榮,男士彰顯他的英勇智慧,亙古不變的守護家園,族人全心全力的為族群延續,團結在一起,緊密相連世世代代傳唱所有一切而生生不息。

1.三地國小-排灣傳統歌謠隊

達發達旺部落傳統古調

【Uniyu】

第一樂段
 maljimalji tacemas na-pa-pu-suljivatan kaljevai zengeri
第二樂段
 kinateve teveljan tu-sa-qadau qavua kisenaanga yisu.
第三樂段
 pa-tudjuria mapuljat apasusuta kai nacemas.
副歌
 oniyu ai la ne lu-o la-ne a-I a-ya ne no-i ai
 ai yu lja ina lu danela ai nu-lami ya nea nune

語意:
排灣子民祈禱感恩吟唱曲目。
第一樂段為感恩神賜給部落平安,部落子民同聲感謝讚美神。
第二樂段為策勵部落所有子民繼續努力尊崇主的教導。
第三樂段為祈福今日活動圓滿。

【Luljmai】

第一樂段
 lu ljimi na nay a aui malu la a ngi inu gai
第二樂段
 tima-su qina asuqama kusun na sa a ui iya miling
第三樂段
 tima qaqi na a qa maka sile ma e de enge na qen

語意:
第一樂段為排灣族常用虛詞。
第二樂段描述的是你爸媽是誰?怎麼長得那麼美?
第三樂段詮釋美麗的長像源自於母親的遺傳。

達瓦蘭部落傳統古調

【u za nga nga ku ce ngelau】

u za nga nga ku ce ngelau i kaki ra vu ca na nga
pa ca sa vu ti qa ri pi ku tja ke dru sau ku tja ti ya lau

語意:
冬天的陽光終於出現了,大家都來溫暖身子,懶惰的a ri pi 快快起來不然我要踢你的屁股並踹你出去喔。

【a ya lja lu me da ne】

第一樂段
 a ya lja lu me da ne qe qa i lja si ni lja u li ma ne
第二樂段
 sk ka pi aa su pu la qe la qe qa i lja si le mu ni tja i na a
第三樂段
 sk ka ki ru sa pi da qe qa i lja si pu lja lja ka nga qen

語意:

1.無意義的虛詞,古調的第一節通常是虛詞。

2.想要請問你,有多少的琉璃珠來論嫁,你的母
 親可有為你準備?

3.我是個在家中排最小的,能有多少的琉璃珠留
 給我呢?

【lja lja i yu】

第一樂段
 lja lja i yu qa i i lja .qa qi na lje me nge li te.
 ve da lje nu lja mi li nga ne lja
複頌
 lje a lja i yu qa i ya na ne lje qa u lji ngas lje qa a lja i.
副歌
 ve da lje nu lja mi li nga ne 。qa qi lu a ne me.
 qa i qa u u qa i ni lu ma ma da ne.
 qane a i qa u .ui qa nui.
第二樂段
 lja lja i yu qa i i lja.
 ma lji ma lji a ce mas te a te ve lje ni ten lja
複頌
 lje a lja i yu qa i ya na ne lje qa u lji ngas lje qa a lja i
副歌
 te a te ve lje ni tjn ne. qa qi lu a ne me. qa i qa u u
 qa i ni lu ma ma da ne.
 qane a i qa u .ui qa nui.

語意:

1.當我們再唱這首歌謠時,就更思念那遠古優美
 的旋律。

2.感謝創造萬物的神,使我們歡樂的聚在一起唱
 首懷念的歌。

2.青葉國小-魯凱兒童歌謠舞蹈團

小鬼湖之戀

【sini kau lremane】心愛的人

la lru a lru me da ne la lru a lu me da ne
si ni ka u lre lre mea ne
si ni ka u lre ma ne na a i nu a ne me a nu a i
a u a i ni lru ma ma de e a na ne a i a u i a I ai ne

語意:
讓我們就像家人永遠生活在一起

【alivilivikaimangu】歡樂在一起

alivilivi kai dramare kai maungu
tamariariasi senasenai hi yu i
tamakanaelre sakatucekelane
kiraaraaragai dradradralai hi yu i

語意:
描述男女相約在明亮的夜晚唱歌跳舞

【kilibake】


 davai ku palapala davai ku palapala i ya e lha ki
 tuvhengechenge iyae

 kusu kai kilhibake kusu kai kilhibake i ya e ngilha
 tatudava iyae

語意:
描述男女相約在明亮的夜晚唱歌跳舞

【enane】

itatupathagili uilasi itatupathagili yae
lredelrede su bungu lredelrede su bungu
sabau ku kidulu sabau ku kidulu yae
tamasupalapala tamasupalapala yae

語意:
我們一起齊唱歌,歡歡喜喜的唱吧!
大家聚在一起彼此道賀!

【talupaling】小鬼湖之戀

第一樂段
 ai thalralraili balenge,li ka tuasenga su ,
 dalri ki cekele su si retesane su ki thareve mua talrupalringi.
 ai mailukusu sakialibake na musuane.
第二樂段
 ai thalralrainai balenge,likatuasenga su,
 lryugu kilregelrege ki cekeleta,mailuku valringilringinai
 musuane,ai mailukusu ku peravane si lresenai.

語意:
我們心愛的巴冷,你就要走了,遠離你的故鄉和你的親人,嫁到那鬼湖,你將攜著我們對你的愛離去。

3.口社國小-排灣族文化歌謠團

歡迎歌

歌意︰以地主身份歡迎來到好山好水的口社一遊。

祖靈的呼喚

歌意︰感謝祖靈的庇祐,族人能平安快樂。

感謝祖靈

歌意︰感謝祖靈的庇佑與辛勤,讓我們能享有今天的富庶。

感恩之歌

歌意︰感謝上蒼 保佑我們
   感謝父母 養育我們
   感謝老師 教導我們

小鬼湖之戀

歌意︰感謝祖靈庇祐,百姓生生不息,懇求祖靈繼續庇祐及祝福。

北排灣同年律動

歌意︰大家一起來 你唱我跳大家樂陶陶。

三地門鄉歌

歌意︰表現三地門鄉鄉民同心協力,人民豐衣足食。

4.青山國小-排灣傳統歌舞劇

交友歌-排灣族童謠

排灣族小朋友喜歡吟唱之遊戲歌,旋律輕快,詞意俏皮。

同歡舞-卑南族傳統舞蹈

部落男人狩獵返家,婦人要迎接、族人要同歡是傳統生活的寫照,反映在舞蹈中呈現的是歡樂的氛圍。

5.泰武國小-排灣古調歌謠傳唱隊

1.水源部落青少年-太魯閣青少年舞蹈團

本支舞蹈是編舞者要傳達太魯閣族傳統織布裡「織布紋路」的主題,以現代的方式,表現出富有想像空間和神秘意境的舞蹈,女子各式新穎的舞蹈手勢和雙色的菱形板變化,是這支舞蹈最具創意的部份。

太魯閣族的織布以白色為底色,間以桃紅和寶藍兩色的紋路成為最傳統的織布色彩,在紋路部份有菱形紋、山形紋、流水紋路等,莊嚴中不失活潑的特色,整支舞蹈除了男生獨舞部份是展現太魯閣族男子獵人風格之外,都在展現織布時老人家神靈活現的織布手勢,以及織布紋路上的一種變化。

學會織布,在傳統太魯閣族的社會裡,是一個少女可以紋面,也可以和異性交往很重要的見證,織布幾乎就是太魯閣族女性展現生命光輝的傳承。因此,女性的舞蹈佔最重要的位置,在人數的選用上,女性也佔了比較多的比例,這是編舞者很重要的考量。吹笛子的青年,是對生命的禮讚,從出生到死亡,從學會織布,到展現女性的光輝上,我們以笛子的純粹及精華,做為這支舞蹈意念上的重要寄託。所有的道具和安排,都是對織布禮讚的想像。

2.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實驗劇場-阿美族青少年現代舞蹈&阿美族傳統舞蹈

阿美族迎賓樂舞

阿美族豐年祭常有安排歡迎來賓之舞蹈演出,而演出型態多以清唱方式呈現,而加以農具增加演出展現的豐富性,早期演出時甚至會在演出輔助的農具上貼上歡迎嘉賓之詞句,顯示阿美族舞蹈的多元及包容性。農具輔助除常常使用到的米篩外,其他如木杵、臼、捕魚用的網子、犁田用的犁也都常會顯現在舞蹈上。

本舞蹈多以女性演出為主。

阿美族歡樂舞

歡樂舞蹈大多呈現在迎賓舞蹈的場合後半段,以現代阿美族豐年祭的場合常有長官的蒞臨下,而衍生出的一種歡樂舞蹈(亦有向長官致意的功能),此舞蹈特色融入了阿美族歌謠的歡樂氣氛與輕快節奏,配合顯而易學的動作,是演出場合中最能帶動現場氣氛的一支舞碼。

3.銅蘭國小-太魯閣兒童舞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太魯閣族女子,從小長得就很漂亮,她懂事以後就習得一手織布優異的技巧。她優異的資質,深得部落裡每個人的喜愛,紛紛到她家裡向她學習。當女孩長大以後,有一天身子輕飄飄的飛到空中,一陣雲霧,少女的身影消失在天空中,此時只見到一隻鳩鴿飛翔在空中盤旋,族人認為這隻鳩鴿就是美麗少女羽化成仙的化身。

「編織色彩編織夢」訴說的就是這個美麗的故事,舞中主角教導部落 女生織布的技巧,男子化身為鳩鴿,飛翔在田野山林中,也飛翔在每個太魯閣族人的內心深處。

第一段敘述太魯閣族少女在田裡種植苧麻,從採收到抽絲,絲要搓成線,每一道手續是複雜繁瑣的,太魯閣織布以白色為底色,間以桃紅、寶藍雙色的菱形紋及山形紋裝飾而成,除了是紋路線條的美觀之外,更是「祖靈之眼」的一種守護。

第二段的主題是男子化身成鳩鴿鳥的情景,鳩鴿鳥嬉戲、飛翔在山林田野中,腳步是敏捷的,而身形是輕快有力的。一陣歡樂之後族人男子將織布少女扛在肩上,少女是族人之光,更是後代子孫的榜樣。

學會織布,在傳統太魯閣族社會是一個少女可以紋面、也可以和異性交往重要的見證最後一段就是整個舞作的主題,我們以白紗象徵太魯閣族織布底色的經緯及穿梭的變化過程,無論是抽絲時的上下起伏,抑搓絲成線、捲線成麻球,白紗表現出太魯閣女子溫柔婉約的一面,更展現出太魯閣女子堅硬剛強的特質,配合最後一聲「我是太魯閣族子民」完成一幅最美麗的圖案,而這也是所有太魯閣族人內心最完美的夢想。

10429台北市松江路156-2號9樓  TEL:886-2-2542-2338  FAX:886-2-2542-2570
Email:foundation@teco.com.tw  Website:www.tecofound.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