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創意快遞 國際視野 狠角色 見微知著 創意東元 驚嘆號 精選電子報 基金會首頁
回列表

 

2012-02-07

第十八屆東元獎得主-陳全木先生

採訪撰稿/特約記者郭怡君

 複製科技和早期癌症篩檢大幅躍進的青年才俊 
   
1997年英國桃莉複製羊宣告成功後,生物複製科技和基因轉殖工程就被視為未來生產「食用和醫用高價蛋白質」的明日之星產業,然而早期複製生物失敗率非常高,數以千計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夭折,能順利長大的機率僅有千分之一。陳全木教授運用分子生物技術,研發出可協助篩選複製胚胎的「甲基化生物晶片」,及早檢測與修飾發育的調控基因,讓複製動物的成功率有效提高。此晶片還能運用在「篩選早期肺癌和乳癌」,從染色體的不正常甲基化修飾圖譜預測細胞病變的機率,可望使癌症標靶藥物的研發時程大幅縮短,成本也可因而大幅降低,有美國藥廠(Epigenomics AG)看好此項成果的應用潛力,已進行先期技術轉移與專利的佈局。
  
烽火連天全民皆兵,小學在防空洞渡過
金門戰地長大的陳全木,曾親身經歷過12年的砲火,直到1979年美國與中國建交、復與台灣斷交才獲得「解脫」。陳家的族譜可遠遠追溯到五胡亂華(西元317年),「在中國古代戰亂時期,我的祖先就已經從河南省穎川流域輾轉南遷,渡海移居到金門島上,為了慎終追遠後代子孫皆以『穎川衍派』為號,高懸在古厝門楣上」。家學淵源的陳全木家族,由宋代的『開同進士』至清朝的『康熙丁未科進士』共出過7個進士、8個舉人、15個貢生,文風鼎盛歷代不衰。然而自從金門變成兩岸兵家必爭之地,不知有多少人才無辜犧牲在砲火底下。
 
金門土地貧瘠,一甕花生當一年零嘴
金門地小又貧瘠,除了少數公教人員,其他不是職業軍人就是務農,經濟作物只能種植高粱、花生、地瓜和芋頭等雜糧,新鮮的稻米是奢侈品,想要吃米飯只有國軍五年汰換一大批的戰備儲糧。洗米的時候可以看見很多黑色米蟲和已經蛀蝕的米粒一起浮在水面上,必須要洗好幾次才能洗到差強人意的乾淨。每年秋天收成的花生,每個小孩可以分到一甕,放在床底下就算是一年份的零食。
 
金門沒有補習班,陳全木家剛好住在軍營的對面,晚上有空就會去對面的坑洞找預官學英文。考進金門高中後,陳全木和多數金門青年都必須花很多時間接受打靶、行軍等軍事訓練,每年金門自衛隊會挑選青年做國慶閱兵演練,上榜率大約是「百中選十」,被挑中的人都會深感榮耀,「很多人的升學第一志願都是空軍官校或中正預校,可惜我體格不夠高被刷下來,只好專心準備大學聯考。」
 
大一下學期某日,班上負責收錢買書的總務陳小玲不小心遺失了書錢,幾個男同學志願蹺課幫忙尋找,在好幾間教室都遍尋不著後,只有陳全木一直不放棄直到找回失物,終於獲得佳人青睞而成為台大畜產系知名的「班對」。由於橄欖球賽事碰撞激烈,大一快結束時發生成功大學橄欖球隊隊長被陸光隊員踢到頸椎不幸死亡的事件,陳小玲勸他退出球隊專心念書,從善如流的陳全木跟女友互相砥礪,才得以從考試低空飛過的大一生,變身大二下學期後連拿四次的「書卷獎得主」。兩人歷經八年愛情長跑結為連理,目前育有兩個可愛的兒子。
登貴教授的推薦下,陳全木得以到有「陽明大學五虎將」美名之一的朱廣邦教授實驗室,學習當年在動物胚胎科技還很缺乏概念的「分子生物技術」。「當時與陽明合作密切的榮民總醫院剛成立『醫學研究部』,延攬的教授和研究員都是一時之選,讓我得到很好的訓練。」
 
嚴師見面送躺椅為家,從早到晚黏在實驗室
陳全木回憶,與朱廣邦教授在榮總第一天見面就被帶去買一張躺椅,老師一臉正經地說:「以後這就是你的家。」從此陳全木展開長期睡在實驗室的日子,連過年也不例外,外頭放鞭炮吃年夜飯都不關他的事,只有一堆動物陪他過新年。朱廣邦教授的知名度曾讓不少學生慕名而來,但他可說是「嚴苛」的嚴格指導,讓前來跟隨的研究生紛紛打退堂鼓,最後只有陳全木得以通過重重考驗,成為朱廣邦教授唯一指導到畢業的博士生。
 
老師早上八點就會站在實驗室門口等,遲到的學生或助理就會被嚴厲訓斥。白天作實驗、看國際期刊最新發表的論文,晚上meeting常常到十一點才結束,並要求隔天一早就得看到改進的新成果。當年基因定序還很慢,有些同學來不及做出成果,兩、三次沒交成果就會被老師盯得更慘。」儘管碩博士生涯過的是「非人生活」,陳全木仍語帶感激地表示,教授的嚴格訓練讓他扎下深厚的基礎,而在榮總醫學研究部與臨床醫師每天開會腦力激盪,也讓他養成「實驗設計佈局時,需考慮到臨床應用面」的習慣,這習慣正是單純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人最缺乏的。
 
全木的博士論文率全球之先,成功做出東方型子宮頸癌的乳突瘤病毒基因轉殖動物模式,對於子宮頸癌的分子致病機轉研究,立下關鍵的里程碑,論文發表至今已被國內外引用達上百次之多。拿到學位後,不用再當兵的陳全木原本已申請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作博士後研究,未料大雪導致封城一個月,被迫中斷聯絡的他只有選擇留在國內進行一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接著申請教職。
 
應徵副教授被打回票,曲折反成奮發動力
當時中興大學新成立動物系,需要分子生物與胚胎學領域的專家,陳全木前去應聘,原本具博士學位且滿一年博士後研究經歷即可聘為副教授,校方卻對年方29歲的他抱持疑慮,只願從講師開始試用,隔年要改聘時遇到大學法修法,大學教師改為四級制,他又要從助理教授開始爬,如此每三年升一級,到2004年滿36歲時才順利升為教授。「雖然過程比較曲折,卻成為我加倍努力的鞭策。」陳全木不以為意地說。
 
對於自己第一次申請就能得到東元獎的肯定,陳全木感到非常開心,他看過東元獎的資料,在「生物/醫工科技類」出自農學院的得主並不多,而台灣農業研究有不少領先全球的成果,若能把農業列在標題分類中,相信會有更多傑出農業學者得以受到表揚。(點此播放)
 
 

數字的幸福_興大陳全木研發長_A (點此播放)

 

數字的幸福_興大陳全木研發長_B (點此播放)

 

 
 
回列表
 
 

17,14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