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辦法
 

海端鄉為南橫公路與花東公路的交會點,背倚雄偉的中央山脈,面臨遼闊的花東縱谷,風景7秀麗、民風淳樸,家長大多以農工為業。學生有65人,大部為布農族原住民及少數的一般生。住校生約佔全校學生數百分之六十,性格純樸、善良,充滿熱情,學習態度佳。本團隊成立於民國98年9月,由「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以認養的方式,提供傳統歌謠技藝教育所需要的經費、講師…等資源。以傳承布農傳統歌謠精神為目標,透由每週練習布農傳統歌謠,讓團員更熟悉自己的文化,對自我文化有自信並熱愛自我文化。透過積極參加演出或比賽,增加舞台經驗及走出部落向外增廣見聞的學習機會,並於102學年度參加全國鄉土歌謠比賽,榮獲原住民族國中組優等第一名。

蓬萊國民小學位於苗栗縣南庄鄉,學生是賽夏族群的兒童,賽夏族的祭儀中最富盛名的矮靈祭(paSta’ay),透過地方耆老的協助及「LEKO之友」的支持,以「巴斯達隘祭典paSta’ay」歌舞為主軸,讓學童對祭歌都能琅琅上口,對傳統舞蹈亦能聞樂起舞。不僅為賽夏族延續族群生命,更期盼為下一代子孫樹立學習的榜樣;學生參與校外各項比賽及表演活動,讓賽夏族群的孩子能走向外界,讓賽夏族群的文化被看見,拓展原住民族學生較為宏觀的視野,讓學習更有價值。

高士村位在極南偏遠的部落,是個非常愛唱歌跳舞的族群,又因鄰近漢人社區,族群融合,造就族人對多元文化非常包容及尊重,也因視野的開拓,讓族人在人際關係、舞蹈歌謠、歲時祭儀甚至傳統服飾等,呈現更活潑熱情的多面向。

高士古謠隊由第23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得主-新寶島康樂隊的排灣族成員-阿van所成立;阿van在採集新寶島康樂隊專輯所需音樂時發現家鄉高士部落(屏東縣牡丹鄉)的族語斷層及排灣古謠的凋零問題,剛好有人請阿van回到家鄉教唱排灣古謠,目前阿van在牡丹國中、高士國小、牡林國小教授古謠;2010年阿van帶領牡丹國中學生參加歌唱比賽獲得全國優等獎,同年獲邀參加陳昇2011跨年演唱會演出。2012年阿van成立了以傳唱排灣古謠為主要目標的高士古謠隊,除了到各地演出外,還受邀參加滾石30-上海場、福建泉洲新輝大杯兒少音樂比賽、台北101成立十週年記者會演出。2013年阿van參與伊甸基金會為偏鄉孩童推出的「唱自己的歌」概念專輯,製作「一切歌頌讚美」、「田間婦女鋤草歌」二首歌曲。同年高士古謠隊也唱進電視圈了,先後在大愛二台「樂事美聲錄」及原民台「我的舞台」錄影。

成軍3年的高士古謠隊在2014年獲得原民台晚間新聞-我們的故事專題報導;7月高士古謠隊連續受邀台積電假日志工活動及台積電竹科廠Darlingday 演出。2014年8月發行的新寶島康樂隊第十張專輯中,收錄了三首在高士部落傳唱度較高的古謠,阿van將排灣古謠以流行樂的方式呈現,希望能讓排灣古謠以現代的方式再次傳唱下去。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八八的風
吹散了故鄉的家園與民族國小
蔓延的悲詩
踩著荒蕪地
離開 mai-assang‧那瑪夏故鄉土地
2009年9月起
飄落在旗山國小古蹟校舍二樓的教學空間努力向前
巴楠花(panan)的幽谷之音
召喚布農族人久遠的記憶
向大地祈福
成立了巴楠花(panan)合唱團
在沒有音樂教室裡唱出謙卑與勇氣
向大地謙卑 回到共生共息的智慧傳統
聚生命勇氣 無懼生命的懼佈彎腰前行
巴楠花(panan)合唱團幽谷聲音迴盪
如果大地美好謙卑與勇氣的聲音
是這個族群為這塊土地獻聲的天賦
祈望就讓它成為讚美天地的恩賜
謙卑分享傳說與故事的起點

在逆境的異鄉土壤
遇見那瑪夏民族國小排灣族古樂樂-陳登科主任
豐厚的生命閱歷
創作布農族音樂新的人文生命厚度

99學年起彩霞教育基金會支持原鄉音樂教育理念
透過彩霞基金會張渝姍老師5年來不辭辛勞的往返指導
走過莫拉克風災後的音樂陪伴療癒
與參加全國鄉土歌謠合唱大賽特優佳績
讓風災後孩子找到文化土壤與向上能量

103年莫拉克五週年起
苦樂樂主任退休的布農族音樂傳承使命
加入新的原住民族音樂傳承火種
排灣族女孩曹庭嘉老師、客家勇士傅世杰老師
持續與彩霞基金會張渝姍老師
與5年來陪伴的鋼琴伴奏張念慈老師
攜手傳承原鄉布農族語與多族群音樂使命
帶領巴楠花合唱團孩子們在逆境環境中
唱出族群自信、多元希望

104年透過「錸德文教基金會」的理念共同支持
成為「驚嘆號」傳習家族
為「原住民兒童之夜」
獻聲為大地讚美
迴盪心靈上~lumah・耆老樹上多族群花蕊詩憶
山的謙卑 緊密天地萬物的心
海的勇氣 走過生命幽谷的情
山海吹起的族群風 百蕊豐盈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2013年起推動台灣原民歌謠與弦樂團結合,藉以拓展原住民孩童未來更廣闊的舞台可能及發展性,故由黃義方老師以及基金會副執行長蘇玉枝女士力邀台灣音樂界年輕音樂家,共同組成「逢源愛樂室內弦樂團」,並委託國內外知名作曲家李哲藝老師執筆編譜,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原民歌謠留下樂譜紀錄,使其原粹更加得以保存並延續,有鑒於原民對於音樂的學習天份,跨界合作展演之可能亦可增加原民孩童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除了人聲外亦增添與古典音樂相關的合聲概念;歌謠除能傳承並更增添層次,為台灣原住民音樂教育奉獻一己之力。

PUZANGALAN(希望)兒童合唱團(Puzangalan Children’s Choir)設於台灣屏東縣,是由一群愛唱歌、知努力、期待有不一樣未來的原住民孩子組成的合唱團,年紀從小二到高一,人數雖不多,但自2008年成立以來已勇奪三次全國合唱賽特優第一名、兩次中國國際賽金獎第一名。因期待歌聲能為孩子帶來希望,故以排灣語PUZANGALAN(希望)為團名。原住民孩子具有天生的好嗓音,訓練以傳承排灣族古調為主,於102年起獲得顧炳容先生的支持,傳習排灣族悠揚的歌曲,讓孩子能對自己的文化能更加了解喜歡。

在2010年曾被網友喻為「台灣最美的歌聲」,合唱團成立以來,在不影響課業之下,不畏辛苦帶孩子出外比賽、表演,因為這是讓原民孩子產生自信、肯定自己、拓展視野的一種教育方式,也是鼓勵孩子努力專注學習的一種模式,並可讓學習變得更多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最美好、快樂的一頁。

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學區家長均為鄒族原住民,經濟生活以種植茶葉、蔬菜、竹筍為主,是典型的農村社會。學區最遠處步行到校約四十分鐘,對低年級學生是一大挑戰。學校的教育儘量讓兒童發展天賦本能,組織球隊、田徑隊、合唱團,而且家長均大力支持學校各項教育工作。除了一般教育外,學校也以成為鄒族傳統文化、歌舞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傳習中心而努力。

學校於83學年度成立原住民兒童合唱團,在結合多位有志一同的老師戮力指導,學生投入苦練,在八十八年度勇奪全縣音樂比賽合唱優等第一名,代表嘉義縣參加台灣南區比賽更是大放異彩,榮獲特優第一名。其後一直在嘉義縣的音樂比賽中維持優等的佳績。鄒族兒童歌謠舞蹈團隊由陳怡君校長領軍,鄭義信主任指導,以學校2-6年級及國中以上至大學學生組成,少數部落耆老也一起參與練習,歌謠舞蹈團的傳習經費於2008年起,由錸德文教基金會支持,2010年、2011年、2013年及2014年皆獲得挑戰「原住民兒童之夜」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的機會。

青葉國小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最北端,為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群部落,學生人數36人。由於在三地門鄉具有族群的特殊性,青葉國小一直以傳承魯凱族傳統文化為學校的本位課程,期望學校不僅可以教授孩子們現代的知識,更可以成為孩子們傳承傳統文化價值的場域。我們將民族資源教室打造為魯凱藝術多元展示中心、建置原居地頭目石板屋、校園每個角落種植魯凱族民族植物,喚起青葉村民回憶過往的情懷,讓青葉的孩子們在充滿魯凱特色的環境中學習。另外,邀請部落耆老、部落藝術匠師推動學習魯凱歌謠、傳統工藝。歷年師長們的用心經營,將青葉營造成一所充滿魯凱民族特色的小學。

青葉國小的歌謠舞蹈團是民國91年至今歷經四任校長唯一沒有中斷的團隊,因為語言是文化的根,學習歌謠等同於學習魯凱語,孩子們更是藉由歌謠的學習,感受魯凱文化含蓄而內斂的民族情懷。八八風災後,青葉成為唯一完整的西魯凱族群國小,強烈感受到魯凱文化即將流失的危機。我們開始深刻的體會,魯凱文化的保存刻不容緩,我們也告訴在青葉的每一位孩子,他們都是傳承魯凱文化的重要種子;在未來,他人要透過青葉的孩子認識魯凱這個小、少而珍貴的特殊族群。期望我們的努力讓魯凱昂揚律動的歌舞、渾然天成的天籟美聲,生生不息、永遠迴盪。

青葉歌謠舞蹈隊於民國91年由潘明福校長成立,成立之因肇因於青葉部落為一僅70年的魯凱族部落,在文獻上幾乎沒有青葉的名字。再者,青葉國小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為10個部落中唯一的魯凱族群學校。為了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族群、口說魯凱族語,於是藉由歌、舞推動族群語言文化的傳承,並聘請了部落在地的藝術家-唐秀月(Kedrekedre)老師擔任族語及歌舞指導老師。

民國96年,青葉國小學生人數逐漸減少、男女比例懸殊,為了配合學生組成的屬性,當時的曾有欽校長毅然決然的將青葉以舞蹈為主歌謠為輔的團隊,轉型成以歌謠為主舞蹈為輔的歌謠隊,並參加每年舉辦的鄉土歌謠比賽。轉型成歌謠隊,不僅學生要適應由動轉為靜的表演型態,指導老師也必須花費時間向部落耆老請益、田野調查。在這段期間感謝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的協助及法國巴黎銀行的支持,不僅獲得經費的挹注,在學校教師指導、學生舞台表現等提供專業的指導,讓青葉歌謠隊師生在舞台展演上、比賽中逐年進步,102年11月參加全國鄉土歌謠比賽特優第一名。

魯凱族是含蓄內斂的民族、是吟唱的民族,族人透過歌詞即興的吟唱表達內心深層澎湃的情感。但,50年前的國語運動剝奪了族人使用族語的權利。青葉孩子的父母是失去魯凱族語的一群,所以我們必須要從父母的上一代去追溯祖先的語言、重新尋回那個時代即興表達情感的真實流露。這是一條漫長艱辛的道路,是一種明知會失敗卻仍須往前行的沉重心情,有捨我其誰的民族使命感

我們告訴孩子,學習傳統歌謠最重要的不是你唱的好或不好,而是透過歌謠學習魯凱族人面對天地萬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透過歌謠認識魯凱族群深層的民族精神內涵。當孩子認識、了解自己所屬族群的美好後,才能以自己的祖先為榮、才能認同自我的民族身分。我們的孩子未來才能更昂然的在世界上自信的、盡情的展現自我;台灣這塊土地是因為多元而顯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