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辦法
 

親愛國小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在南投縣北面、濁水溪的上游,海拔約900公尺,與1000公尺以上的林木、群山為伍,保有原始自然景觀。全校學童只有54名,學區包括親愛、松林兩個部落及萬大社區三個聚落,分屬泰雅族(擇敖列亞族)、賽德克族(太魯閣語系)。

原鼓隊於2007年成軍,在優人神鼓 伊苞 老師指導及各界的協助下,歷經六年洗禮,孩子在練習中學會自信、包容、合作、創造。孩子們每天生活在山谷中,與自然學習,傾聽自然的聲音,所以鼓聲中自然流露人與自然的合諧共存,動靜之間,猶如風穿梭在樹梢,悠游山林。

鼓隊除了平常鼓隊訓練外,伊苞老師還帶領孩子武術、靜坐,讓孩子聽自己的心,去體會大地的呼吸,了解那靜止間的永恆,希望大家能在孩子們鼓聲中發現山的壯、樹的直、鷹的翔、風的柔。2009年及2010年皆拿下南投縣鼓藝大賽冠軍,2011年拿下全國鼓王盃鼓藝大賽亞軍,2012年拿下全國鼓王盃鼓藝大賽團體與個人賽冠軍。

前身為大東河番童教育所,創立於民國前二年六月一日。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改制為新竹縣南庄鄉東河國民學校。民國三十九年,苗栗設縣,改名為苗栗縣南庄鄉東河國民學校。迄今發展已過百年,現任校長日智衡本身也是賽夏族人,對於學校特色的建立相當重視,也針對各年段培養學童不同的專長與興趣,低年級配合「驚歎號」計畫發展校園攝影課程;讓低年級學生探索校園,培養主動學習發現新事物的好奇心,中年級主要發展傳統戲劇與舞蹈;藉由學生主動學習能更快認識自身文化特色與價值,而高年級主要發展體育競技;透過體育校隊的訓練與規範,建立學生基本常規與自信心。

東河國小表演團隊成員以三、四年級的小朋友為主,這些學生在去年與今年已參加過原住民族語戲劇競賽,所以對於賽夏族語的歌曲與舞蹈並不陌生;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了解賽夏族傳統祭儀的舉行方式,更進一步讓學生自行體驗祭儀進行中的規範與禁忌。

賓茂國中位置就行政區之劃分,切割為二鄉三村(太麻里鄉金崙村、金峰鄉賓茂村、金峰鄉歷坵村),部落生活圈緊緊相連。金崙與賓茂其他部落以一號橋為界、交通路線、集散中心、學區分配,甚至歷史、文化、族群記憶、語言及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部分是一致的。但依據文獻及耆老細說過去,各部落皆有遷徙歷程故事或部落傳說。

VASA排灣歌謠舞蹈隊創團於民國99年,兩年內曾代表台東縣參加100年全國舞蹈比賽得乙組優等第四名以及101年全國舞蹈初賽優等第二名。VASA的孩子知道傳承是他們的使命及推廣文化是他們責任,因此從民國99今一直都把所學奉獻給部落,曾參予金峰鄉溫泉季開幕表演、金峰鄉洛神花季開幕表演、金崙天主堂聖誕節活動、南島文化藝術季晚會表演以及每年七八月各部落豐年祭的部落展演。也曾在100年參加文化處”藝起展風華”音樂舞台劇的演出以及跨部落合作”很好ㄋㄟ你們”音樂舞台劇的演出,2012年參與東元科技基金會生命藝術創意體驗活動中的表演團隊,皆獲得在場觀眾熱烈的讚美及掌聲。

北埔國小地處花蓮縣北方,由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籍學 生所組成,屬於一所多元族群學校。全校原住民學童佔全校學生總 人數的50%以上。居住此處超過80年以上歷史的阿美族古族群及少 數平埔族的噶瑪蘭族群,俾利發展為阿美族舞蹈教育的傳承活動。

自民國88年起,本校即成立民俗舞蹈隊,以追求「多元化、國際 化」等為教育目標。舞蹈隊訓練列為本校多元文化教育系列課程之一 。舞蹈隊隊員從本校四~六年級中挑選30~40位同學組成,利用每週休假日練習。舞蹈隊除了有阿美族學生外,還有太魯閣族、排灣族及漢族學童,可說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最佳寫照,同時,本校亦依據學童學習特質與舞蹈教師之專長,多年來皆致力於「阿美族樂舞」特色的發展。

十餘年來,本校民俗舞蹈隊,多次獲得全國學生舞蹈比賽花蓮縣的代表權,參加台灣(全區)民俗舞蹈比賽及全國學生舞蹈比賽,連續獲得全國總決賽特優第一名3次、優等第一名5次、優等第二名3次及優等第三名2次,歷年來傑出成績更廣受地方長官,以及各界人士的肯定與賞識。此次將演出阿美族不同年齡層的婦女,在部落採集野菜、準備菜餚,以迎接豐年節前的舞蹈文化傳承,傳達出阿美族樂舞文化之重要資產。

大王國中位於台東縣「日昇之鄉」太麻里鄉的大王村,學區除太麻里鄉之外,另包涵金峰鄉,共有五個國小:大王、香蘭、新興、介達、嘉蘭等。目前共有十班,學生296位,活潑開朗且健康有禮,原住民學生佔百分之六十八,地方人士及家長都很重視教育。

舞蹈團隊由張新發校長領軍,古珠妹主任及介達國小陳叁祥老師 指導,以七、八、九年級43位原住民的小男生所組成,2012年11月15 日參加全縣舞蹈比賽,榮獲民俗舞蹈甲組特優第一名;精神總錦標賽 全縣第一的殊榮優異成績,2013年3月份代表台東縣參加全國南區民俗 舞蹈比賽,在族人見證與祝賀下,也以89.80優等第1的成績呈現。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最北端,為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群部落。青葉善用石板岩建構部落意識與社區營造,村郊鄉野遍植小米田、紅藜園、野百合,田園風光別具特色,家戶巷道隨處可見文化圖騰和魯凱意象。

1. 青葉部落為新興部落,與原居地(屏東縣霧台鄉)缺乏聯繫。
2. 以歌謠激發學生學習母語之興趣。
3. 以歌舞體驗魯凱傳統習俗、文化特色。
4. 以歌舞展演增加青葉曝光機會,正視青葉為魯凱一份子。

1. 讓學生認識、欣賞和珍惜自己的文化,
2. 增進自尊心、自信心和豐富生活內容。
3. 傳統文化藝術融入教育活動。
4. 創造優美精緻的歌舞,擴充傳統藝術發展空間

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學區家長均為鄒族原住民,經濟生活以種植茶葉、蔬菜、竹筍為主,是典型的農村社會。學區最遠處步行到校約四十分鐘,對低年級學生是一大挑戰,但兒童都能設法克服。學校的教育儘量讓兒童發展天賦本能,組織球隊、節奏樂隊、合唱團,而且家長均大力支持學校各項教育工作。除了一般教育外,學校也以成為鄒族傳統文化、歌舞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傳習中心而努力。來吉國小現有六班,學生27人‧2008年起,錸德文教基金會以協助部落傳承發展鄒族的傳統文化藝術為目標,捐助成立「來吉鄒族兒童傳統歌謠合唱團」,發展「兒童合唱」的學校特色。2009年的莫拉客颱風重創來吉,內來吉河床逼近村落,外來吉的河床逼近校區,學校重建或遷校之路艱辛。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是全縣最靠近排灣族聖山北大武山的小學,全校學童人數43名,另有附設幼稚園13名孩童,共計56名,全數為泰武村及佳興村之排灣族學童。由於校址所在之部落交通不便,因此皆保有排灣族原住民傳統部落之風貌 及風俗民情;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校鄰近三個排灣族原住民部落的舊址遺跡,分別是泰武kulaljuc、佳平kaviyangan及與國小遙 遙相對的佳興puljeti部落。學校設在海拔約七百五十公尺的高山上, 四面環繞著北大武山群及南大武山群各峰,下臨東港溪的源頭之一瓦魯斯溪。受到自然環境之影響,泰武國小多年來致力於傳承原住民文化,其學區擁有比其他原住民小學更豐富的文化資產;佳興村是久遠而古老的部落,從日據時代佳興村木雕就極富盛名,佳興村的木雕師傅們拿下無數次的佳績,過去台灣省政府主辦的原住民傳統木雕技藝開課時,所聘任的老師就是佳興部落的木雕師;木雕師傅除了創作也不忘傳承,親自到校授課使傳統的技藝在部落中繼續流傳,此項形同族群命脈傳承的木雕技藝,並於2007年起由新富房屋仲介有限公司的郭美惠女士持續支持。

  泰武村素來是守護北大武山的部落,像似站立在聖山前的勇士,舉凡登山者都必須路經其領土才能靠近聖山,它的後山就是北排灣(paumaumaq)的各大部落,因此泰武村保有的歌謠皆以北排灣(paumaumaq)為主,而佳興村的歌謠以中排(pavuwavuwaq)為主;兩大部落的相異性給予了本校學童最好的文化學習素材。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後泰武校區嚴重受損,在暫遷佳平分校七個月之後,於2010年3月28日遷回佳興部落的校區。泰武國小歷年來除接受「驚嘆號」的認養支持外,2009年更在受邀上海演出時,為莫拉克受創嚴重的大社及達來部落,募集傳習傳統歌謠的經費,並促成大社及達來兩個傳統歌謠隊的成立。2011年2月參與台北花卉博覽會屏東週演出,2月錄製日本NHK電視台Amazing Voice節目,獲觀眾票選第四名,月底發行第一張雙CD跨界音樂專輯「歌開始的地方」;2012年2月赴日本參與賑災演唱,6月榮獲第23屆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詮釋獎;2013年9月台灣國家國樂團邀請演出。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原民孩童教育及原民古典藝術之傳承,自2013年起以,為推動台灣原民歌謠與傳統以西洋古典音樂為為主的交響樂 團及弦樂團結合,藉以拓展原住民孩童未來更廣闊的舞台可能及發展性,故邀集國內年輕演奏家共同組成逢源愛樂室內弦樂團,並委託國內外知名作曲家執筆編譜,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原民歌謠留下樂譜紀錄使其原粹更加得以保存並延續,有鑒於原民對於音樂的學習天份,跨界合作展演之可能亦可增加原民孩童在音樂學習的過程學除了人聲外亦增添與古典音樂相關的合聲概念。歌謠除能傳承並更增添層次,亦為台灣音樂教育奉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