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節目程序 表演節目 節目單 活動影音 歷年演出 基金會首頁
 

一、《阿美東區KAPA樂團》:東區職訓中心

財團法人東區職業訓練中心為天主教白冷會瑞士籍雷化民神父所創辦,成立於民國66年10月,以技藝學習為主的教育模式替代一般國中教育,提供學生適合其性向、興趣、能力的學習環境,輔導學生認識自我、發揮潛能、澄清價值觀,以降低其中輟傾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並涵養其勤奮、耐勞、敬業樂群的職業道德。

 

合作式中途班(水電B班)於93學年度開始設立,為台東縣縣政府教育局合作開設的班級,為提供適合學生性向、興趣、能力的學習環境,輔導學生認識自我、發展潛能、澄清價值觀,安置並輔導高關懷學生完成國民中學教育。2006年起由新翎企業有限公司辛智秀董事長支持,並持續在每星期四下午進行訓練。旮亙(Kakeng)指的是竹鐘,是阿美族傳統婚禮中女子招贅時用來報喜訊的器具。

 

學生學習用傳統的樂器來表現,讓自己所學的能夠在表演中表達自己的信心及能力,不管表演好或是不好,我們都會給予曾經迷失的學生們鼓勵,讓他們能夠找回自己的自信。

 

二、《泰雅兒童傳統歌謠舞蹈團》:宜蘭縣金岳國民小學

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內,三面環山,一面向海,風景秀麗,氣候怡人,為偏遠類小型原住民學校。學區含整個金岳社區,全村一百零一戶,人口數共計四百五十三人。居民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民風淳樸,秉性善良。家長多以卡車司機及打零工為生,家庭經濟清寒,生活困苦。學生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泰雅族原住民,為保存民俗傳統歌舞及技藝,並發揚泰雅文化,配合教師專才及社區資源,利用團體活動及課餘時間研習泰雅傳統歌舞,頗具成效。金岳國小舞蹈隊至今已成立20年,在學校推動泰雅舞蹈傳承之下,這段期間榮獲了許多獎項,並且廣受大家的好評,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在這學習中,體會和認識泰雅族舞蹈文化之美,增加學生對自己的信心,這是學校成立泰雅舞蹈隊的目的。

 

最近這幾年在羅小琴校長以及同仁的極力支持與推動之下,金岳泰雅舞蹈隊成果豐碩,不僅在國內參加比賽得到優良的成績,也應邀至海南島和沖繩進行文化交流。今年金岳國小由莊志強與鄭俐軍老師帶領團隊,而團隊的成員從二年級到六年級都有,團隊演出內容有泰雅族傳說--泰雅族誕生和飛越神靈橋、也有泰雅族祭典--守月祭和獵首祭、最近更演出金岳部落真實的事件--莎韻。並且以這支舞蹈參加了「活力2008E起舞動-全國原住民族青少年及兒童母語歌舞劇競賽」勇奪全國總冠軍。

 

2009年獲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邀請至原住民兒童之夜中演出,過程中學校積極提出認養請求,演出後,透過高鐵邀請的美國華僑張洵女士深受感動,並提供充裕的經費持續的支持泰雅傳統的舞蹈教育。

 

三、《雅美族青少年歌謠舞蹈團》:台東縣蘭嶼高級中學

蘭嶼中學創設於1969年8月1日,創校之初,雅美族人民智閉塞,對子女就學每加阻撓,經勸導、溝通,勉強湊足31名學生。因校地未決,借蘭嶼國小教室上課。其後商得台灣基督教國際兒童基金會成立蘭嶼學生中心,給予學生衣食資助,並由牧師張晃家先生兼代校務。同年11月11日校地解決,第一期校舍工程相繼完成,乃於同年11月17日由紅頭遷至椰油現址。

 

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為幫助蘭嶼發揚雅美族的傳統文化藝術,於2009年9月起,支持學校成立傳統歌謠舞蹈團隊,培訓初期,對於穿著傳統的丁字褲等傳統服飾,從抗拒到接受,並在可以前往台北三天兩夜參訪的誘因,及在國父

念館登台演出的榮譽感的驅動下,快樂的學習,讓達悟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可以透過認養達到傳習的目的, 5月28日的原住民之夜是成軍之後的首次登台演出。

 

四、《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台灣原聲音樂學校

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於2008年5月在南投縣信義鄉成立體制外「台灣原聲音樂學校」,請東埔國小洪春滿校長擔任校長,學生主要為來自信義鄉各部落國小的原住民學童(以失能及失養家庭子女為主)。原聲音樂學校利用假日實施課業及合唱教學,並組織「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請羅娜國小馬彼得校長擔任合唱團團長兼任總指揮,台中市北屯國小音樂老師趙慧菁為鋼琴伴奏老師。

 

台灣原聲音樂學校旨在培育原住民典範人才成為部落標竿,以回饋造福部落;培育原聲童聲合唱團成為世界級合唱團,以保存傳揚部落藝術文化,並為台灣在國際發聲,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目前原聲童聲合唱團有68人,原聲一團36人(高年級生為主)、原聲二團32人(低年

級生),成員包括水里、潭南、地利、雙龍、新鄉、久美、羅娜、同富、東埔等原住民國小學生。

 

五、《賽德克兒童舞蹈團》:南投縣合作國民小學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國民小學位於奇萊山西側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山腰上。全校77位學生全是賽德克族原住民。身處於賽德克族發源地的孩子們,擁有原住民天賦的良好歌喉及韻律感,個個能歌善舞。自1996年成立舞蹈團隊以來,在家長支持與師生共同努力之下,原住民傳統舞蹈已成為合作國小響叮噹的學校特色。2005年起由何美育、何美賢兩位慈善人士支持,讓身處最深山的賽德克孩子擁有充裕的經費傳習舞蹈,2005年起由何美育、何美賢兩位慈善人士支持,讓身處最深山的賽德克孩子擁有充裕的經費傳習舞蹈,2006年起由新翎企業的辛智秀董事長支持其早餐費用,2006年起CFP CLUB的李紹鋒先生亦受孩子們的努力感動,參與舞蹈培訓經費的認養;學童在各個原住民族群的舞蹈藝術,皆有精準的詮釋及精湛的表現,並且是每年原住民兒童之夜中最精彩也最令人感動的團隊。

  • 合作的孩子因跳舞而豐富原民文化素養!
  • 合作的孩子因跳舞而拓展生活視野!
  • 合作的孩子因跳舞而匯集來自四方的愛!
  • 合作的孩子正凝聚愛的力量向上提升!

 

 

 

六、《鄒族兒童歌謠舞蹈團》:嘉義縣來吉國民小學

來吉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學區家長均為鄒族原住民,經濟生活以種植茶葉、蔬菜、竹筍為主,是典型的農村社會。學區最遠處步行到校約四十分鐘,對低年級學生是一大挑戰,但兒童都能設法克服。學校的教育儘量讓兒童發展天賦本能,組織球隊、節奏樂隊、合唱團,而且家長均大力支持學校各項教育工作。除了一般教育外,學校也以成為鄒族傳統文化、歌舞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傳習中心而努力。

 

來吉國小現有六班,學生23人。2008年起,錸德文教基金會以協助部落傳承發展鄒族的傳統文化藝術為目標,捐助成立「來吉鄒族兒童傳統歌謠合唱團」,發展「兒童合唱」的學校特色。2009 年的莫拉克

颱風重創來吉,內來吉河床逼近村落,外來吉的河床逼近校區,學校重建或遷校之路艱辛。

 

七、《布農鄒族踢躂舞蹈團》:南投縣久美國民小學

久美國小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望美部落,學生大部分為布農族和鄒族之原住民小孩。民國94年的跨年夜,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蘇玉枝女士,至久美參加跨年晚會,發現久美的學生熱愛街舞,孩子們各各具有掌握節奏的長才,於是開始尋找資源協助學校發展孩子的舞蹈天賦,並順利的由國立政治大學94學年度EMBA班的學員,捐助經費成立久美國小踢踏舞團,初期舞鞋由「舞工廠」支持。2006年起,由錸德文教基金會承續培訓費用,歷年來數度公開演出深受好評,為學校一大特色;2009年透過周美青女士的協助,幾乎全數破損的踢踏舞鞋由國產實業捐贈支持從學生學習踢踏舞的過程中,除了享受舞蹈的樂趣之外,也體認到凡事都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堅持到底才會成功。

 

八、《布農兒童傳統祭儀歌謠培訓隊》:台東縣霧鹿國民小學

霧鹿國小創立於1927年,其創建背景文化源於當時日本人為推行皇民化政策及便利統治此地之高山布農族而建立。98年度學生人數總計為67名,皆為布農族,校區包括霧鹿本校及利稻分校。學校教育從教授布農族傳統歌謠祭儀、狩獵及祭典文化等著手,並於2008年起由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支持其傳統祭儀歌謠的培訓計畫,致力於推動布農文化傳承。霧鹿國小的八部合音聞名全國及國際間,並於2004年遠赴歐洲進行兩次巡迴公演,是年與美國國際知名大提琴家大衛達伶(David Darling)合作錄製CD專輯;此後進一步獲得總統府肯定,於2005年接待史瓦濟南國宴中受邀演出。值得欣慰的是:在歷屆校長與親師生賡續不斷的努力下,八部合音幾乎與霧鹿國小畫上了等號。

 

九、《排灣兒童古調歌謠傳唱隊》:屏東縣泰武國小

泰武國小位於屏東縣泰武鄉是全縣最靠近排灣族聖山北大武山的小學,全校學童人數43名,另有附設幼稚園13名孩童,共計56名,全數為泰武村及佳興村之排灣族學童。由於校址所在之部落交通不便,因此皆保有排灣族原住民傳統部落之風貌及風俗民情;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校鄰近三個排灣族原住民部落的舊址遺跡,分別是泰武kulaljuc、佳平kaviyangan及與國小遙遙相對的佳興puljeti部落。學校設在海拔約七百五十公尺的高山上,四面環繞著北大武山群及南大武山群各峰,下臨東港溪的源頭之一瓦魯斯溪。受到自然環境之影響,泰武國小多年來致力於傳承原住民文化,2007年起由南京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持續認養支持古調歌謠的習唱,學童展現自身文化的特質,2009年透過音樂家黃

義方及盧森堡華僑林麗娟女士的安排,遠赴歐洲盧森堡、比利時、德國及法國演出,對全世界發聲。

 

泰武學區擁有比其他原住民小學更豐富的文化資產;佳興村是久遠而古老的部落,從日據時代佳興村木雕就極富盛名,佳興村的木雕師傅們拿下無數次的佳績,過去台灣省政府主辦的原住民傳統木雕技藝開課時,所聘任的老師就是佳興部落的木雕師;木雕師傅除了創作也不忘傳承,親自到校授課使傳統的技藝在部落中繼續流傳,此項形同族群命脈傳承的木雕技藝,並於2007年起由新富房屋仲介有限公司的郭美惠女士持續支持。

 

泰武村素來是守護北大武山的部落,像似站立在聖山前的勇士,舉凡登山者都必須路經其領土才能靠近聖山,它的後山就是北排灣(paumaumaq)的各大部落,因此泰武村保有的歌謠皆以北排灣(paumaumaq)為主,而佳興村的歌謠以中排 (pavuwavuwaq)為主;兩大部落的相異性給予了本校學童最好的文化學習素材。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後泰武校區嚴重受損,在暫遷佳平分校七個月之後,於2010年3月28日遷回佳興部落的校區。泰武國小歷年來除接受「驚嘆號」的認養支持外,2009年更在受邀上海演出時,為莫拉克受創嚴重的大社及達來部落,募集傳習傳統歌謠的經費,並促成大社及達來兩個傳統歌謠隊的成立。

 

十、《排灣兒童歌舞劇團》:屏東縣青山國民小學

青山國小位在屏東縣三地門鄉青山村,青山村地處屏東縣北部山區沿山公路邊,是一個排灣族群部落。在日據時期經由搬遷形成,「さむほぃ」是當時的名字,國民政府時期根據音譯命名為「沙漠村」,因為名不符實,遂於民國72年再度改名為「青山村」,部落裡唯一的學校也就從「沙漠國小」更名為「青山國小」。

 

青山國小位於部落的至高點,著名的海神宮遊憩區就在學校九點鐘方向山腳下。停佇操場,正好有個破口可供遠眺屏東平原,晴雨景致皆宜;97年度起,學校將表演活動推展到自編排灣族歌舞劇,甫成軍便獲全國原住民歌舞劇競賽亞軍,十足展現學生的活力與創意。2008年9月,在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的引薦下,有幸獲得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及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的認養,得以有計畫的發展傳統舞蹈傳習活動。